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像是廣告的照片

今天上午Zara來家裡,午飯後到附近的運動場和公園玩耍,隨意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在強烈的陽光下根本看不清照的是什麼樣子,等從電腦上看的時候才發現有幾張還真有廣告的FU呢!

剛見到貝殼沙,立刻抓了一把灑下,嘴裡還做出流沙沖刷的音效。


先是嫌沙子跑進鞋子,脫了鞋清了幾次之後,終於按捺不住本性,鞋襪全脫了玩個痛快。


這張看似幽雅要穿上外套的動作,其實是小姐跑得熱了,脫下外套之後,繼續狂奔滿場飛。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聞不出錢的味道

昨晚家裡的熱水瓶終於宣告壽終正寢了,用了超過八年的時間,服務站的師傅說:「熱水瓶一年,相當於人類九年。」換算一下,這只大象牌熱水瓶如果是人的話,也有七、八十歲了。正巧今天趕上Nancy週年慶的最後一天,又有一款在特價,於是趕緊打了個電話請象隊工作人員留一只下來先。

等到了現場見到電話中的黃小姐,應該是這個櫃的擔當吧!真是位高手,她介紹商品的方式很有「郭董看曾馨儀的感覺」,也就是讓人「聞不出錢的味道」,但有一股深厚的家事與生活達人的說服力。確定好商品之後,另一位年輕的鄭小姐幫忙到庫房取貨和包裝,我則和黃小姐聊了起來。看得出來這檔週年慶象隊的業績相當的好,我說這應該和服務的水準有很大的關係,她很客氣說是受到大家的照顧,我說我只是來撿便宜的。

有時候對話的flow非常有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下會冒出「我只是來撿便宜的」這句話,但講完自己都想笑,非常應景又貼切,我猜很少有人會這麼明白的自白吧!因為相談甚歡,我又請教這位黃小姐她從事專櫃銷售的時間應該有十幾、二十年了吧?想不到她露出驚訝的表情,說自己還資淺得很,我告訴她那應該是天分的緣故。

不一會兒包裝完畢,臨走前我要了一張Nancy象的名片,離開百貨公司還不到十分鐘,突然發現包裝紙上有幾滴還未凝結的血漬,原以為是被紙給割傷了,不過手上一點兒傷口也沒有,霎時柯南上身,我撥了象隊的電話,接聽的正好是鄭小姐,我問說手的傷嚴不嚴重?她很慌張的抱歉,我說我一點兒都沒有怪罪的意思,反而是因為我一副趕時間的樣子,害她急得劃破了手,只想確定一下沒事就放心了。

這可真是一次難得的購物經驗。

flora是什麼意思?

傍晚接到大姊的電話,詢問台北花博英文名稱中的flora是什麼意思。我直覺的想flora應該是某一個地區花卉群集的總稱,就像是大片森林構成的林相(闊葉林、針葉林、混合林)和整群植物形成的植被這類的統稱;不過後來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flora的管區可不只花卉,它指的是一切的植物,也就是植物相、植被或植群,換言之,就是張開眼看得到的一切花草植物的總稱。

所以在台北花博裡面,不但可以賞花,還可以觀葉,而且還有各種氣候、地理區的植物展示,這樣才配稱flora exposition這個稱號。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倪亞達真是台灣的驕傲

 這陣子老媽迷上看台視的一個影集叫做倪亞達,跟著看了一會兒發現真是部好片,原來這部「冰淇淋汽水」風格的影片有個很了不起的導演曹瑞原,還有一個超級可愛的小男孩梁智瑜飾演倪亞達,演技自然得只能說渾然天成。

 為了不讓老媽每個禮拜癡癡的等,於是我在圖書館找到了已經絕版的「倪亞達黑白切」,說實在,封面的感覺很像是我們小時候所讀過「淘氣的尼古拉」,我自己翻了幾則,不得了,我幾乎確定作者袁哲生一定看過尼古拉,尤其在描寫某些童趣的爆點,倪亞達跟尼古拉還有小王子簡直就像是同一個小男孩的三種分身。

 底下這則是我在圖書館回家的路上翻到的,一邊看、一邊笑,應該嚇壞了不少路人。這篇的寫法是先引述一段世界搜奇的歷史或軼事(事實上,是一段偽史),然後附上倪亞達的心得。通常「阿達的心得」走的都是歪打正著的笑點路線,跟侯文詠的「頑皮故事集」或張大春的「大頭春生活週記」類似的地方都是大人模擬小孩的口吻所寫出來的。

愛心受傷了
出處:世界搜奇

  住在法國奧特比利耶魯的波客龍,因為常常行竊,屢次被捕。當他最後一次被捕時,法官判他絞刑,但是假使行刑前有哪位女士願意跟他結婚做為他的身分保證人的話,就可以暫緩執行。

  執行死刑的當天,執行官宣布緩刑的條件,旁觀的人群中一位跛腳的女士站了出來,回應執行官說:

  「我父母雙亡,也沒有兄弟姊妹,只要那個男子答應的話,我願意和他成婚,並且當他的身分保證人。」

  這無疑是件好事,觀看的群眾也都以誠摯的心情祝福他們,然而世事難預料。

  波客龍望著那位跛腳的女士半天,不久就向死刑執行官說:

  「要我跟那麼醜的女子結婚,我寧可上絞刑台。」

  全場觀看的民眾都嚇傻了,大家驚呼:「哪有這款代誌!」

  因此,在一二三四年,波客龍心甘情願的在萊姆的絞刑台受死。而在眾目睽睽下出醜的女士,覺得人生毫無價值,不久便自殺了。

☆阿達的心得★

  這個女的實在太可憐了,不過她的心情我很了解。

  有一次,在公車上,有一群愛心義工帶領了很多個智障兒童去郊遊,到了植物園的時候,他們要下車了,大家都看著他們很有秩序的下車。突然,在他們下完車後,坐在我旁邊的老先生竟然叫我下車,他以為我是那群智障小孩之一,更過分的是,他還推開車窗,叫那群義工大姊姊等一下,他大叫說:
  「等一等,車上還有一個啊!」

  他一說完,公車司機立刻就把車門打開,大家用萬分期待的眼神想要目送我下車。

  那個時候,我也覺得心靈受到創傷了,差一點就要跳車自殺了。後來,公車經過動物園的時候,我很想向身旁那位老先生說:
  「你家到了,快下車吧!」可是我怕被K,所以只有想一想而已。

  還有一次,班上要演「白雪公主與七矮人」,我想我一定會被派去演七矮人的其中一個,沒想到大家都說我不夠高,我只分配到飾演「蘑菇」而已,那是我第二次想自殺的時候。

  真是令人不屑!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問題裡的主人翁:語法大戰語用

英文的疑問詞當中,常見的 5WH 分別是:Who, What, When, Where, Why 和 How,在學習的過程中,疑問詞後面所接的當然是疑問句,例如:

1. When do you leave for work? (Around 8:00.)

2. Where do you live? (We live in a suburb of Taipei.

3. Why did you say that? (Because I was angry then.)

4. How do they go to school? (They go to school on foot.)

因為這種句型的一致性,在遇到 Who 跟 What 的問句時,近乎反射的也會想以類比的方式套用相同的模組:

5. Who do you love? (We love Dr. Seuss.)

6. What do you want? (I want a cheeseburger.)

看到疑問詞後面一個個對仗整齊的問句,似乎更能認定語句的工整與正確。

不過When(問時間), Where(問地方), Why(問原因), How(問方法)等都是疑問副詞;而Who(問人)跟What(問事物)卻是疑問代名詞,所以後者除了可以當動作的受詞(例句5、6的模式)外,也可以當問題的主角,直接作為主詞詢問:

7. Who is your teacher this year? (Mr. Wang is our teacher this year.)

8. Who knows him? (My boss knows him.)

9. Who will come to the dinner tonight? (Tom and his family.)

10. What is there on the table? (A pile of newspapers are on the table.)

11. What has become of you? (A working mom.)

12. What made you think so? (My lousy childhood.)

13. What happened? (Something you wouldn't believe.)

疑問代名詞和疑問副詞的差異,是語法上句構的分別;但 5WH 卻是語用上的歸類,之所以難分難解,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對於語言我們有很強烈的功能導向,情不自禁的會去化約通則以求省力,也難怪許多語法上的錯誤往往是「過度演繹」、「偏執使用」的結果。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述句與問題

怎麼去判定一個英文句子是直述句還是問題呢?如果只看局部的話,有可能分得清嗎?如果可能的話,關鍵是在哪一個部分呢?

上次談到剛開始學英文時,最常碰到一些嚇人的詞彙,明明就是一拍、兩拍,偏要說成是單音節、雙音節。同樣的,明明是主角,偏要說成是「主詞」;明明是動作,偏要管它叫「動詞」。先來看底下這幾個句子:

They are laughing.

Jordan plays basketball well.

Liz goes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The lady over there is Rose.

She will be here in no time.

Tom and his family had lived in Japan for three years.

Martha is a nurse.


在完整閱讀整個句子之前,如果能先對主詞和動詞的相對位置有一些敏感度,這樣當句子變長、變複雜時,也不會亂了章法。最方便練習敏感度的方式就是語調:

they are ... .

we did ... .

she is ... .

it was ... .

he does ... .

you had ... .

上述這幾個「主詞+動詞」的組合,都是直述句的結構,聲調是往下降的;當把兩者位置調換後,很自然的就形成了發問的模式,聲調就要往上揚:

are they ... ?

did we ... ?

is she ... ?

was it ... ?

does he ... ?

had you ... ?

本篇開頭提到的關鍵部分,其實就在主詞和動詞的相對位置。當然,由於過度訓練的緣故,要將直述句變更成Yes-No問句,幾乎是反射動作,如果是強調狀態的句子,直接將be動詞移到句首就可以了:

They are students. → Are they students?

She is happy.  → Is she happy?

It was hot yesterday. → Was it hot yesterday?

如果是描述動作的句子,則需要用到助動詞

We went to the same school.  →  Did we go to the same school? Yes, we did.

He finishes everything in his plate. → Does he finish everything in his plate? Yes, he does.

We will have a party tonight. → Will we have a party tonight? Yes, we will.

好!對於直述句的主詞、動詞順序(it is、she does、we were、you did、they are...)和問題的主、動詞順序(is it、does she、were we、did you、are they...)應該多增加了一些敏感度。現在來看看一些隱含有疑問性質的直述句時,很容易造成混淆的幾個例子:

1. 你知道他住在哪裡嗎?     Do you know where does he live?

2. 你們確定他們為什麼都在大笑嗎? Are they sure why are they laughing?

3. 他想不起來她的名字叫什麼了嗎? Can't he remember what is her name?

4. 我們在想Charles何時才到。  We are wondering when will Charles arrive?

5. 我懷疑Tom在日本住了多久。  I doubt how long has Tom lived in Japan?

其中第4、5句的錯誤最明顯,因為它們不是問題,所以不應該出現「will Charles」或「has Tome」這種問題的主、動詞排列序,畫線部分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4a. We are wondering when Charles will arrive

5a. I doubt how long Tom has lived in Japan.

而第1、2、3句的錯誤則在於問題在句首前三個字就已經問完了,後面畫線的部分應該是明確的形容,而不是發問,因此不應該出現「does he」、「are they」或「is her name」這種主、動詞排序,畫線部分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1a. Do you know where he lives?

2a. Are they sure why they are laughing?

3a. Can't he remember what her name is?

一旦對於主、動詞的位置有了一定的敏感度,再迂迴的間接問句也不會倒錯,試著修改底下這句翻譯中的錯誤:

6. 告訴我那邊那位女士是誰。Tell me who is that lady over there

Tell me who that lady over there is.


答對了嗎?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母原音、字母音、拍子與音節

剛開始學英文的時候,仗著對聲音的敏感度,不明就裡也記了為數不少的單字。等後來到了默示法教英文時,才知道原來從前的學習是見樹不見林的bottom-up歷程,悶著頭一個字、一個字的硬記。

在英文26個字母中,有五個代表母音的字母:AEIOU,有趣的是,我們學英文時是先從26個字母朗朗上口開始,因此字形與字母音的連結非常強;然而,這五個字母在其所組成的單字中,最常見的發音卻不是字母音,而是所謂的「母原音」,大多數的英文單字其實是照著母原音的發音,例如:

Aapple, cat, lag, happy,它們的發音是kk音標中的「蝴蝶音」/æ/

Eget, pet, tremor, ten…,它們是kk音標中的「倒3」短音 /ɛ/

Isit, tip, skim, finger…kk音標中的短音 /ɪ/

Onot, box, stop, competent…kk音標中的開口音 /ɑ/

Ucup, must, stump, subtlekk音標中的「倒V/ʌ/

另外,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單字才會照著字母來發音,比方說像是在字尾有所謂’silent E’的單字,也就是不發音的尾音E,這時就很可能讀做字母音,例如:

Acake, innate

Erecede, impede

Iprice, wise

Onose, home

Upuke, refuse

當遇到全然陌生的生字時,最可能的發音取向就是母原音,如果有上述字母音的線索(字尾是silent E)的話,則發成字母音,如此兩個基準就可以大大提高發音的正確率。

另外,在剛開始學英文時,也會聽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詞彙,比方說「音節」。所謂一個音節就是一拍,單音節的單字只唸一拍,N音節的單字就要唸N拍,因此有了抑揚頓挫的輕重音。

在介紹多音節和輕重音之前,先要說明英文和中文不同,中文是一字一音,但英文卻不是一個母音字母(a, e, i, o, u)就一拍,而要有「母音合作」的概念。這裡說得有點兒玄了,不如舉幾個一起合作的母音吧。底下這五組單字都發成字母音,但在組成上卻是由兩個到四個字母合力完成的(合作的母音以粗體字加底線表示):

Asay, eight

Eteach, key

Inight, eye

Oknow, though

Ucue, you

現在回頭來談多音節單字,這時候國語裡頭四聲的概念就變得很有用,因為重音節的發音通常都是一聲或四聲,不信的話現在立刻試試:

1. cheers

2. language

3. English

4. magnificent

除了分辨重音節母音外,更要緊的是輕節母音的發音,從上述的2, 3, 4例子中可以看出輕音節母音不外乎就是發 /ə/ /ɪ/ 這兩個輕音,而且經常可以通用無礙。因此只要掌握住重音節母音的發音,輕音節只要二選一就可以輕鬆的在閱讀過程中正確讀出沒見過的生字。

在發現這麼簡單的發音規則後,立刻改善的就是對自己發音的自信,在透過不斷的自我回饋校正,又有更大的改善。很納悶的是:像「原母音」和「輕音節母音二選一」這麼關鍵又簡單的眉角,從小到大沒有一個老師提出來,這些credits真的都要歸給Silent Way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沒用的「沒」字

偶然讀到底下這兩個句子:

1a. ......在蘇聯解體前......
1b. ......在蘇聯沒解體前......

這兩句話的時間指的都是1991年12月25日之前的日子,有趣的是,第二句的「沒」字根本沒有作用,但怎麼看都不像個虛字。

後來才發現,這類的用法還蠻常見的:

2a. 在大學畢業前...
2b. 在大學沒畢業前...

3a. 在結婚前...
3b. 在沒結婚前...

4a. 在生病前...
4b. 在沒生病前...

5a. 在讀到這篇文章前...
5b. 在沒讀到這篇文章前...

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十年拼早療

「金盒夾層,靈膏久藏;珠花中空,內有藥方。二物早呈君子左右,何勞憂之深也。」

這段看似詩籤的文字,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橋段,趙敏贈傷藥和解藥給張無忌,只是女兒家的心思太過細密,以致於兩樣東西雖然早就揣在懷裡,但張無忌還是憂心得像個沒頭蒼蠅似的要跟趙敏拼命討藥。當中其實描寫了很深刻的人性與人生:許多問題的答案都是不假外求,關鍵只存乎一心。

認識Cat已經有五年了,在這個月快走到底的時候,聽到她通過博士學位口試的消息,除了一同開心之外,也不禁感嘆又是一樁遲來的正義。

今年農曆年過後,Cat投稿期刊的文章沒被接受,眼見無論如何也趕不及在論文口試前重新投稿,如此一來連畢業的門檻都達不到,更不用說接下來的口試。

面對這進退維谷的窘況,更糟的是這時指導教授竟然建議她:「直接放棄吧!」

當時,可以說是Cat人生中最耗弱的時刻,任何負面的否定都迫不及待的往身上攬,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價值;我很清楚這時候最需要的是一個力排眾議的聲音,況且再沒有什麼地方比得上學校更講政治了,越難解的問題當然更應該用政治的方法解決。

一般情況下,指導教授說No的話,畢業公演這台戲應該就唱不下去了,偏偏在台灣許多Advisors的角色功能跟電影〈金錢帝國〉中的陳細九一樣,旗下眾生只是為了老大善後而收進門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所謂Advisor當然是以出清存貨為最高指導原則。

學術圈比哪兒都還講論資排輩,所謂修業規定還抵不上大老的一句話,因此什麼門檻不門檻的,關鍵在大老的意向。儘管希望渺茫,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是個Do Or Die的求情,反正置之死地,沒有輸不起的代價,當然是不做二想去求。

我想Cat真的不甘心就此放棄,所以聽完黑暗得近乎肥皂劇的分析後,也就硬起頭皮去求,結果竟然出乎意料之外,大老竟然善心大發,同意以入學時的修業規定解釋,這樣就過了期刊的發表門檻。有趣的是,即使這麼一個想當然爾的規定,卻不是客觀適用,非得由某人認定才算數,在在充滿了人治的色彩。

幾個月天昏地暗的研究與撰寫論文之後,六月份接到Cat的電話,說是不可能完成。

時限,這只兩面刃,一方面會催逼進度,另一方面也會激起自我否定的疑慮,甚至放棄!除了信心喊話之外,我還剽竊牧師講道的口吻,連連發預言:「你要相信,一定會畢業!」

時間上當然很緊迫,但對於咫尺在望的終點,我比她還覺得可惜,這種事往往是當局者迷,而這時候最大的問題是意志而不是能力,多年來她所表現的學術實力早已確定(只是投稿的運氣就是差到谷底),而畢業口試的這段路,從來沒有人是以幽雅的步子走過,疲累、艱辛甚至狼狽都還算是美化的形容,真正的難堪只有當事人可以體會。

時間上的巧合,正好趕上Andy要考基測,Cat的所有負面情緒反應跟Andy幾乎同出一轍,在驚惶中每個人彷彿又都退回15歲甚至還更小。

口試當天,台北、美國和歐洲的老朋友們都屏息以待外加不住的禱告,將近中午時分,Cat傳了個簡訊「過了」,這兩個字用了十年才說出口,比任何早療的進展都緩慢而辛苦,只不過同樣都是為了掙脫「自己」內在的限制,不只是寫出一本兩百頁的論文,更像是從自己織就的縛繭中奮力掙扎,堅持不斷不放棄而脫困,可惜這些心路與奮鬥,遠非大老和陳細九可以想像的,徒然浪費教學相長最寶貴的機會。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參佛莫若戒殺

有些事不堪回首,除了箇中泯滅人性的離譜妄為外,更讓人痛心的是事後完全見不到悔改的誠意。假如連認真的想一套最起碼的致歉說詞(以便讓受害者乃至社會有些正面觀感)的力氣都不願意花費的話,可以肯定同樣的錯誤還是會一犯再犯,而同樣無語問蒼天的悲劇依然沒法根除,這一切,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

左邊這張照片裡頭這個過氣的政客叫做陳肇敏,照片是2009年2月4日他去法鼓山參佛的鏡頭,除了陳的親信,旁人很難知道他心中所求所想,只是對照今年5月13日的新聞中的監察員調查報告,不禁令人感嘆:參佛莫如戒殺!

草菅役男生命的竟然就是部隊長!而且還藉著自己的犯行,忝不知恥分贓行賞,敘功嘉獎。這是1996年的國防部,當時距離蔣經國明令宣布解嚴(1987年7月15日)早已超過九個年頭,但對照此刻國防部官員所強調:「很多做法都是早年的事,現在絕對不可能發生刑求。」”1996年”,在今天這幫國防部官員的心中,彷彿還是大帥府或軍政府的時代;令人不安的是:距離1996年不過14年後的今天,在他們心中絕對還是戒嚴的年代。

莫怪國防部老是走不開顢頇、迂腐的宿命,原來歷史在這些官員眼中就像擤完鼻涕的手紙,任棄隨忘。可以想見不管時代走到哪一步,少了對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仰仗與尊重,更多更扯的事故還會一再發生,只要等鋒頭過了,官員們又可以強調:「很多做法都是2010年早年的事,現在絕對不可能發生。」

只是連說句安慰亡者家屬像樣人話的誠意都沒有的機構,尸位素餐的部隊長臨老也學人合手祝禱,怕的是再多的殷勤膜拜,也難逃滿手血腥、惡貫滿盈的終局。


底下是2010年5月13日聯合報的新聞。

85年女童性侵命案 火速槍決 空軍枉殺兵?【聯合報╱記者李順德、王光慈/台北報導】2010.05.13 
 民國八十五年空軍作戰司令部發生震驚社會的女童遭性侵命案,涉嫌士兵江國慶遭軍方速審速決後槍決。監察院調查發現,軍方偵辦此案涉違法偵查訊問、非法取供,且漠視另一關係人許姓男子的不利證據,昨天糾正國防部。


 監察院調查時,查到空軍作戰部前司令陳肇敏「違法指示」,將全案交給非偵辦編制的反情報隊負責,對江違法禁閉、卅七小時超疲勞訊問,非法取供,取得江的自白書,遭江指控違法刑求。但此案已超過公務員懲戒法十年免議期間,監察院無法彈劾,也未約詢陳肇敏。


 此案歷七年調查,跨過兩屆監委調查,光調查報告就寫了兩百六十多頁,查案人員以「罄竹難書」形容。查案監委馬以工、沈美真、楊美鈴要求國防部檢討違失,嚴懲失職人員,追回當初因案獲得的獎敘。


 這起女童遭性侵命案發生在八十五年九月十二日空軍作戰司令部營站內,軍方獲密告再加上測謊,鎖定在營站出入常使用「案發廁所現場」的士兵江國慶。隔年五月四日,一名許姓士兵性侵女童,並在初供中聲稱犯下司令部營站的這案,且詳細交代現場過程,軍方未理會相關疑慮,仍迅速在八月十三日槍決江國慶。


 馬以工昨天說明全案時,第一句話就是:「什麼是公平正義?」她說,反情報隊除對江國慶非法取供,連所謂的唯一證據「衛生紙」,都因垃圾桶三天沒清,讓證物遭汙染,犯案時間也出現矛盾,喪失證據力。


 楊美鈴指出,監院調卷發現,本案女童右大腿所採的陰毛囊證物,原審未詳查,具有證據新規性,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符合再審條件。


 查案人員表示,此案將移送最高軍事檢察署提非常上訴或再審。許姓關係人目前因案在軍監服刑,十一月將出獄,監察院要求法務部轉最高檢察總長與警政署「續行偵辦」。


 國防部對監院的糾正表示尊重,並將審慎檢討。官員強調,很多做法都是早年的事,現在絕對不可能發生刑求。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典範轉移:反璞歸真



這本書的中文版有一個不太優的名字,確實把整本書給做小了,甚至可能誤導讀者以為是「精神勝利法」、「信心成功學」之流的作品。原文的書名直接又精準,就叫「奇蹟的蘋果」,講的不僅是栽培蘋果之道,也是所有育成的歷程。

書中主角(書封照片那位)木村秋則所做的努力,很難不令人聯想起將近20年前在中國時報上曾刊載過讓.紀沃諾所寫的〈種樹的男人〉,兩位主人翁都是在力行中發現了天人合一的平和之道,也讓世間的專業人士,無論是林務官或教授,謙卑靜默下來。

這本書把植物病理學的重要觀念做了一個非常全面又環環相扣的介紹,閱讀時彷彿回到大學時代,但從沒有哪個老師能夠只用一個案例就把病害、蟲害防治的概念講得這麼透徹,關鍵就在診斷的角度。如果只看問題的表象,勢必免不了的會去追求「枝繁葉茂」、「花木扶疏」和「結實纍纍」的果園,妥善施肥、適時給藥都是想當然耳的「必要之惡」;然而前述不過是捨本逐末,因為成長的真正關鍵在於土壤與根系,一經說穿,真的是想破頭也想不出來的天經地義啊!

木村先生決定要採取無農藥栽培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妻子的身體非常不好,每次幫忙噴藥完都要在床上躺上一個星期;他自己即使身強體壯,也常被農藥燒灼難當。於是乎他開始很認真的思考「種植安全的蘋果」(嚴密監控用藥時機,於採收時達到零殘留)與「安全的種植蘋果」兩者間的差異,這個想法與實行已然是典範轉移,也難怪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證道。

在停止噴灑農藥及施肥之後,肆虐果園將近十年的害蟲突然消失了,木村在野生種的栲樹身上看到自給自足、蟲病不侵的多元平衡,終於明白:蟲害在果園空乏十年之後突然消失了,只是因為此時果樹多餘的養分(累積施肥多年的後效)都用完了;同樣的,一旦噴灑農藥,植物立刻失去自體的抗病蟲害能力,停止用藥後,這些能力也一點一滴又回復了。

我記起了蔡東纂老師提過一位農友的神奇柑橘園,那座園子幾乎不受病害侵擾,最特別的是園子裡的土壤非常有彈性,踩在上面好像厚厚鋪了好幾層地毯,當走過後,印下的腳印會慢慢復原而不可復見。當時蔡老師說這是有機栽培的土壤,想不到木村也是用「彈性」、「溫暖」和「復原力」形容他蘋果園的土地,讀來開心之餘,也同證蔡主任的口碑實至名歸。


後記:閱讀一本書最動人的部分就是穿上作者的鞋子、從作者的觀點看世界。這兩天看到大埔農地徵收案的新聞時,很難不為怪手挖起的沃土與稻作心痛,這絕對是不懂得觀感力道的官員才會做出的蠢惡事。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查無善意成分

無事生非,幸災樂禍

揭人瘡疤,蜚短流長


曲解毀謗,傷人損己,唯恐天下不亂

... 這些都是八卦的同位語,難怪後漢書當中會說:

「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


人生真是一個主觀的歷程。所謂主觀,可以是成天惡念惡行,卻依然自我感覺良好;也可以是因為受人點滴,湧泉以報。箇中差異,與際遇的順逆關係不大,與詮釋的態度關係匪淺。

兩個人講八卦,隱隱然有股「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虛妄的安全感與自大狂,彷彿自己就是上帝,可以一句話定人是善是惡,儼然享有終極的詮釋權!聽在鄰座耳中,卻有著說不出的荒謬。

通常八卦的要素不在「說什麼」,而在「怎麼說」,擠眉弄眼、表情誇張,阿言諂媚,只為求得共鳴;外加時而大笑、時而附耳,必要時還要擬聲模仿,企圖「原音重現」來佐證自己的消息來源。

聽到父母講八卦是一個極震撼的過程,就像隨地吐痰、插隊、攀折花木或竊佔公物一樣,都是屬於「微傷大雅」的反社會行為,然而通常代溝就是從這些小地方開始的;當真實不被當作一回事,所有的價值都失去意義,道貌岸然立刻破綻百出,孩子的不屑與叛逆也成為揮別虛假、擁抱真我不得不為的宣示。

對於暮年長輩講八卦,剛開始大概都是先以自欺欺人的方式:不管說「好」說「歹」,只要是聊天,就是個動腦筋的過程,那麼或許可以預防失智症、憂鬱症或自閉症什麼的吧!不過很快就發現八卦跟吸毒一樣,都是會上癮的,因為看似免費,劑量需求也見風就長。為了一個沒有根據的腦力鍛鍊,卻換來一個惡意熏天的面目,到頭來完全分不清失智或失真何者的損失較大。

講八卦也是一個集體創作的過程,政治上「舉發」、「批鬥」等邪惡的社會操作,其實也應和了原始的人性,就是把道聽途說來的內容集在一塊兒,同仇敵愾的加油添醋之後便是結論,不需求證就直接定罪。只是萬一主客異位,說人的變成被說的,一定會大加抗議,問題是說別人的時候怎麼不覺得箇中的不義呢?

多年前Stephen Covey說過一個「人際帳戶」的概念:「背後訕笑、污衊別人的,雖然是在私底下,一旦與被數落的人同時出現,搬弄口舌者還是免不了會有「不自在」的感覺。這是因為(無端)傷害別人的,會從自己的人際帳戶中大量提款。」我想Covey先生觀察的對象可能是個業餘的八卦家,真正爐火純青者,連眼皮也不會眨一下!

人非聖賢,即使一輩子謹言慎行,身上仍不免有幾處罩門,更何況好講八卦者,成天言不及義,焉能有餘裕自省?!說人者,人恆說之,只是因為「說時遲,一時快」的衝動,所有的惡言只為圖個脫口的爽快。在後漢書曹世叔妻傳中記載:「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按照反面點題的推論,原來八卦這個問題在當時已經很嚴重了。

八卦聽多了,最常的反感是:「(這事)甘你屁事?」、「幹嘛老是這麼負面?」、「如果沒有好話可說,就閉嘴吧!」追根究柢,在散佈嬉笑怒罵當中,不但不見文章,而且查無善意成分。

幸好,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所有的惡念、惡意,都會回到施力者身上,最後終究難逃「咎由自取」、「眾叛親離」的感慨,而這一切,竟然都是由小小的口舌催動的!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有所為有所不為之不應作為而強制作為


故事與新聞/不開發的智慧
【楊照】
2010/05/12
花錢換不開發,則需要更高的智慧,還有更強烈的信念與說服作為…


1999年,美國聯邦政府簽署了著名的「黑瓦特斯協議」(Headwaters Agreement),為了這個協議,聯邦政府付出了三億八千萬美金。協議簽署的對象,是太平洋伐木公司,用三億八千萬美金的代價,聯邦政府換得了七千五百公畝的森林土地。

美國聯邦政府取得這塊位於北加州的土地要幹嘛?什麼事也不做!事實上付錢就是為了阻止這塊森林土地上的紅木繼續遭到砍伐。聯邦政府付錢,為了換來保留權,讓這塊土地可以不受打擾,所以買下來之後,聯邦政府自然什麼事都不做。

除了安排國民兵巡邏阻止任何人擅入,還有核准極少數的科學研究者對森林生態進行了解。即使是研究者,都只在每年九月中到次年一月底,才能攀爬紅木進行調查,以免影響了貓頭鷹和一種特殊鳥類的繁殖。

北加州的紅木,是全世界最高最大的樹。正常情況下,它們可以存活超過千年,可以長到一百公尺高,也就是三十層樓左右。樹木的下段沒有什麼分枝,到要超過三十公尺高度才有茂密的樹冠。進入保護區的研究者,設計發明了各種攀爬紅木的設備與技巧,終於登上了樹冠,才發現在半空中,原來存在著驚人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圈。那上面有多樣的苔蘚,有些甚至一直在高空樹冠繁衍,從來沒有落到地面過。較大的樹冠上,還會長出「樹中樹」,從半空中再長出五、六公尺高的另外一棵樹。對於植物的研究理解,尤其是高大厚重植物的研究理解,因而大進了一步。

三億八千萬,折合台幣約超過一百億元,不能說是一筆小錢,而且都是納稅人的錢。這樣的錢拿去換來什麼都不做的土地,划算嗎?對嗎?

花錢換開發,很容易,只需要算出開發可能得到的報償,花的和得到的,都是錢,可以直接比較其報酬。花錢換不開發,則需要更高的智慧,還有更強烈的信念與說服作為。要理解並相信不開發的根本價值,相信人面對自然時應該抱持的謙卑態度,更重要的,要對自然所含藏的神祕內容帶著好奇與尊重,並且願意將這些價值、態度、好奇與尊重傳達給社會大眾。

針對「202」,希望我們的政府,尤其是我們的中研院,能至少擁有一些不開發的智慧與勇氣。

【2010/05/12 聯合報】http://udn.com/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Integrity VS. Authenticity

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

這兩天在查資料當中,發現去年底天下雜誌曾以有機食材與料理的主題,多次專訪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何奕佳,甚至開闢「食材達人」的專欄;差不多也是去年底的時間,龍應台的「大江大海」出版了,這本號稱是龍應台個人的使命之作,在行銷上天下雜誌也是傾全力以赴。

這一食、一讀,原本是極不相同的兩件事,卻因為雷同的錯誤而令人難當!永豐餘的有機蔬菜因為產地標示不實,儘管何奕佳搬出國際有機認證規章,證明所為皆合於「法理」。這般Smart Mouth面目反而更加背離有機的本質。所謂有機,應該從「了無機心」出發,消費者在購買時並非經過千思百慮、詳閱千條百律的認證規章之後才做出的決定,之所以見「機」成交,純粹是出於單純信仰「真實」(authenticity)這個價值。

同樣的,在龍應台的新書當中,貌似親身訪談口吻的橋段,竟惹出節錄他人著作卻不註明出處。對此,龍應台基金會的回應卻連起碼的真誠也沒有。當被問到無可迴避之處,基金會竟打起迷糊仗轉移焦點,不惜把天下雜誌出版拖下水,祭出:「龍應台著述一向謹慎,《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註條目多到出版社都嫌…」這樣的說詞,彷彿因為出版社不悅就可以便宜行事,除了侵犯原著作者權益外,更罔顧真實對讀者的意義,大傷龍應台長年旅居德國所涵養出對歷史批判的風骨(integrity)。

這兩件事雖然不見得會影響蔬菜和書籍的銷售量,但各自鬧出的新聞確實造成形象上的矛盾,原本都是講究真實的食材與史料,卻因為行銷之便而頓失「真」味,徒留令人敬而遠之的疑慮與難堪。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當家勤作為,執政果擔當

假如皇上親民愛民,天下豐衣足食,鬼才願意當乞丐哩!
電影〈武狀元蘇乞兒〉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李明賢、蘇位榮/台北報導】2010.04.29 06:51 am

 前總統李登輝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曾經情同父子,也曾經反目成仇,兩人政壇交手數十年,證明「政治沒有永遠的敵人」。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二〇〇〇將興票案的二億四千八百多萬元提存法院,歷經十年波折,這筆錢終於解套;宋楚瑜與前總統李登輝「大和解」,李出具書面證明雙方沒有債權債務關係,同意宋領回這筆錢,宋具狀向台北地方法院聲請領回獲准,為興票案恩怨畫下句點。

想不到第一個跳出來要宋楚瑜還錢的竟然是國民黨,而歸還的方式竟然是:「全數捐做公益!」

姑且不論政治操作的動機,很可悲也無奈的是國民黨重新執政已經快兩年了,卻始終還像個在野黨似的,完全沒把「政清吏明、國泰民安」放在心上。近年來多少髒污的錢都是假藉公益之名行統包、掉包之實,彷彿公益是座焚化爐或掩埋場,只要往那兒一送就死無對證。

無論「全數捐做公益」這個說法有多浮誇與怠惰,但怎麼樣也輪不到執政黨來代人發願又邀功,這完全是放著正事不幹、自打嘴巴的舉動。試想公益團體的出現就在彌補社會國家的不義,由於政府的不作為所導致的失德與失能,在「不忍卒睹、為所當為」的正義感與善念催動下,才應各層面所需而衍生出不同的公益團體撐持。

執政黨不潛心盡力,務期成就千年大同美名:「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卻本末倒置打著公益團體的名號,行政治鬥爭的勾當,二者相去只更加暴露全無執政擔當的窘態。這種「不問蒼生爭媚俗」的操作,讓我想到電影<武狀元蘇乞兒>最後的劇情:

乾隆憂心丐幫幫眾勢大,希望蘇乞兒能早日解散丐幫,不料卻被蘇乞兒一句話給頂了回去:

「假如皇上親民愛民,天下豐衣足食,鬼才願意當乞丐哩!」

如果執政者親民愛民,天下豐衣足食,鬼才需要公益團體呢!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早在體驗經濟之前的體驗行銷

 最近讀了一些有關體驗經濟主題的資料,突然想起近幾年來在捷運上的讓座經驗。

 不曉得是因為不服老或不服輸的精神,在捷運擁擠的車廂中如果要讓座給長輩、孕婦或小孩的成功率都不是太高,婉拒的理由千篇一律都是:「沒關係,我(們)很快就下車。」據我冷眼旁觀,有一半以上至少又坐了五、六站(換算時間應該是12分鐘)才下車,當中有些人在踏出車門前還會轉頭跟我眼光交會,這些乘客最讓我懷疑:「是真的到站了嗎?還是發現了我在觀察,不得已只好下車自圓其說?」

 我想原本善意的舉動反而惹得萍水相逢的人無謂的緊張,實非我所願;後來我琢磨出一句話非常管用,在對方婉拒之後,我會追加一劑:「還是坐著好,坐著比較安全。」我想看在「安全」的份上,總不好再任性「逞強」,想要試試意外的傷害到底有多嚴重吧!?

 想不到不過是一句話,竟然大大提高了入座機率,看來無論是趨之以利或避之以害,還是要投其所好為先。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以學習之名:師生之間的第三者

…如果學生成天要花上八、九小時的時間,和一群沒有信心與魄力能教好他們的老師同處一室、虛應故事的話,他們所接受的會是怎樣的一種身教與價值呢?除了無助與無望外,要不了多久可能就需要靠百憂解了…

台灣第一家顧問公司

很難想像因為幫著修改一篇文章而想起了許多的往事,可能是因為誤打誤撞遇到了Aven這群理想到近乎瘋狂的顧問級人士,也許是剛好讀到高鴻傑在聯副上連載的小說「企業少林」,當然,一切都源於自己從小對「師」跟「道」這兩個詞的概念,總之,在不經意串連之下,發現了台灣最早的顧問公司,並且印證案主與顧問之間如果只是一相情願的話,註定逃不過失敗的命運。

我所謂台灣最早的顧問公司,補習班絕對當之無愧,它從提高學業表現的「補救教學」起家,很快的就衍生出炫目的前三志願保證班、第一志願保證班,甚至在基測放榜、高一開學前就推出醫科先修班,穩坐「領導教學」的龍頭;只是補習班與學生之間的問題和顧問與企業之間的關係都是一樣的,前者所提供的願景和設定並非照著後者的樣貌及實底,許多動人的願景往往只是一相情願的設定,任何關係當中如果不是兩相情願的話,絕對是不舒坦也難以持續。

先聲、定調、奪帥

每年學測、基測、指考當天的傍晚,各家新聞記者守著的是各大補習班,由他們向考生及家長詮釋一切,儼然是教育院長在做政策預報。反而是明星學校第一線的國三或高三的老師們,似乎也樂得接受自己「當局者迷」的角色,不多深究以免自取其辱;而教育部對於補習班越俎代庖的發言也沒個擔當,任憑補教業者先聲奪人,直可喻為地下電台對教育電台的蓋台,兩者皆荒謬得可以。

最有意思的是,打開前不久才公布學測滿級分學生的學習紀錄,許多都是從不補習的「奇才」,按理說這些奇才學習的輸入主要應該是來自於學校課堂,正是可以大大表彰師生關係的契機,結果只見幾位校長官樣的與學生一同拍照,對於他們的好成績,學校方面似乎過謙得不敢居功,或者根本就自知關鍵只在學生本身。

老師會如此的自廢武功,於教學承擔上江河日下,幾乎已經是今日的為師之道,對於屢屢來自各方的造次與試探,非但不見教學的正主兒—學校師長以及掌管百年大計的部門,有什麼不平之鳴,反而一派「自由市場,人各有志」的澹泊。學校失去「教學專賣」的地位也有二、三十年了,只是一年年過去,從沒有哪所學校的師長敢以自己的教學品質向補習班挑戰,自甘為B咖的結果就是連個咖都挨不上,如今連「教學專業」的地位也保不住了。

捨我其誰V.S.無效人力

事實上連國家也不把學校老師當回事。跟丁丁同樣屬於一表人才的斌斌,在今年兒童節前硬是宣布今年兒童節連假沒有功課,放完假也不准考試,完全不把教育當成專業的指導,市長也覺得個人的見地高過全市所有的老師,不僅流露執政官員的傲慢,學校老師信譽低落的程度也可見一斑。

在市場競爭與政治操作下,或許可以把老師打趴在地上,以便從原本的平衡當中擠壓出利益來,只是很弔詭的一點:師生是不可切割的,當老師趴在地上的時候,學生勢必會被拖累。試著想想以下這個情景:「如果孩子成天得花上八、九小時的時間和一群沒有信心與魄力能教好他們的老師同處一室、虛應故事的話,他們所接受的會是怎樣的一種身教與價值呢?除了無助與無望外,很快就得用上百憂解了。」

我想起多年前學校的英文老師發現我補習時的表情,突然間上課時的應答似乎變得不再那麼有趣,當時老師對於「把學生教好」這件事有著理直氣壯的擔當,在發現師生之間竟然有第三者的時候,對於彼此的信任必然是很大的傷害,現在回想起來,老師好像認為自己的教學就等於學生的學習,所以當得知學生有了「外遇」時即難掩受到背叛的惱怒,我感覺好像一巴掌呼在一個無辜的人的臉上;而今天的老師,一開始就認定學生在校外有第三者,所以教學上自然少了「捨我其誰」的擔當,無視於「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也難怪如今上補習班已是天經地義的事。

只是少了承擔的心志,跟一群無效的人力窮攪和,這可稱不上是「學習」!

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

難以承受的面對

傍晚搭捷運到公館,出站時突然感到一陣騷動,接著就看到閘門外一個警衛鉤著個中學生的脖子,中學生死命的想掙脫,還不時衝個幾步,一旁還有位小姐,根據她的描述剛剛在車上中學生數次對她非禮,原本她要在古亭站下車去上課,為了捉他一路又多坐了兩站。

中學生的學校在台北是以排球出名的公立高中,他在警衛的壓制下不曉得是害怕還是心虛,整個人的情緒和反應讓我強烈的感受到「困獸之鬥」這四個字,很快的一名男性站務員趕上前來,擔心中學生脫逃,於是想用手機拍下他的照片,不曉得什麼緣故站務員沒拍成,反而讓中學生更緊張。

我用手機拍下兩張他的照片後,告訴中學生不要害怕,有什麼話等警察來說清楚。看到指認的那位小姐、警衛、站務員三人已然認定中學生是現行犯的態勢,而中學生仍一臉驚恐外加不時的扭動,我才意識到他還未成年這件事,問他需不需要請爸爸、媽媽來?其實這話實在問得笨,哪家的孩子願意自己的爸媽來呢?!接著警衛和站務員一同架著中學生又進了閘並報警。

很難想像這樣的case每天在捷運站要上演多少次,但從警衛和站務員的反應看來,他們似乎很確定中學生的犯行;看著他臉上滿是無盡的恐懼,禁不住感慨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怎麼會讓他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面臨這樣的局面?!如果連旁觀的路人都有這麼強的感慨,那他的父母和師長又該怎麼面對這一切?!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即將出現首位因為全盲而下台的部長:聾瞎王

怎麼瞎?那麼瞎!這麼瞎!

法務部長卻傲慢到視法律為無物,趕在楊志良請辭後大放厥詞,比「跟部長抱抱可以減刑」的說法更不知所云,王清峰是哪兒不對勁了?

這個政府任用政務官的標準真的很扯,如果王不下台的話,馬的滿意度至少要掉十個百分點,只是這麼無厘頭的發言連前國民黨人事室副主任吳睿穎都掰不出,唯一能比擬的應該是鞋猴鞋過頭的阿美姊了。

好在這個月底不用選舉了,不然又是全盤皆輸的局面。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虛驚學到的功課:無價

昨晚LuoJie因為血壓飆高近200而送往台北榮總,剛聽到這個消息止不住震驚,除了年假期間接連濕冷的天氣對心血管不利之外,另外前一晚我們小組的人全集在五哥和LuoJie家聚餐,當下立即的擔心和疑慮就是:LuoJie可能是因為太好客的招待而累壞了。血壓飆高所引發的後果沒有一項是可以接受的,一想到這兒更覺得過意不去。晚些時候由TeShing那兒得知LuoJie的血壓已經低了下來才鬆了一口氣。

今天晚上給五哥打了通電話,小聊了一會兒,這事其實非同小可,尤其在得知LuoJie先前即有血壓高的毛病,只是一直沒正視這問題,這一回的警報可說是緊急通牒,儘管他們夫妻倆在教會的服事還有對朋友的熱情都是在「寶島一村」和「光陰的故事」當中才有的規格,然而當我有點兒不知所云的跟五哥說出「吉人自有天相」的時候,其實心虛得很,唯一慶幸的是還好來得及把握,生活起居飲食與身體保健維護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將來,而是現在進行式。

原本以為這個事件的刺激已經夠大了,教訓也學到了,想不到五哥談起數年前他血壓飆高到204的情形,我原本平靜的情緒又懸了起來:當年他和LuoJie症狀發作的場景簡直如出一轍,雖然不是原班人馬,但關鍵人士都是同樣的...

從虎年起我想得改個新的迎春模式〔最好去爬山、喝茶甚麼的〕,雖然無論老少都是上帝的小孩,但不能年年都去測試安全網的界線,唯恐哪天離譜跳出了上帝手心的保護。

很高興知道LuoJie已無礙,從今起我再見到她跟五哥時的問候要改成:「你們倆這禮拜都有按時吃藥喔?」

老照片:倔強小童vs.快被勒死的長頸鹿


好多年前我第一次在JunJun房間裡看到他這張照片就很喜歡,照片裡他的小嘴和眼神都有股說不出的倔強,而左手摟住正在傻笑的長頸鹿的力道,似乎有點兒不成比例的大,感覺上好像是受到長頸鹿的連累而非得一起合照而心有不甘勒頸洩憤。

農曆年前某個晚上,我給LinLin上完課時繞到了JunJun房間,忍不住翻拍了這張照片,算是了了多年的掛念。如今相片裡的小孩已經上大二了,今天就是新學期開始的第一天,祝福他「學業猛進,闔家安寧」,也期盼昨晚因為身體不適而暫時解救這位倔強小童的羅姐早日康復。

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恰到好處的天意

下午累積了幾天過量飽足的飲食,雖然外頭間斷下著不小的雨,但還是拗不過想出門的那股勁兒,我想是因為累積的熱量作怪,好幾餐都是在完全不覺得餓的情況下按照時鐘來進食,難怪連睡眠的生理時鐘也跟著亂掉。

出門前特別把縱貫線的「北上列車」放進了MP3,身外淅瀝瀝的雨聲配上演唱會歡呼喝采的人聲很有種天人合一的共鳴。戶外的低溫沒多久就失去作用,往國旗嶺的坡道上還真有不少人上山下山的,音樂好聽,步履輕鬆,雨天山林間額外的音效和氣息使這趟抗肥之行更充滿樂趣。

不一會兒就上到國旗嶺的六角亭,悠哉的坐下來看著湧起的雲霧繞著站前的新光三越大樓逐漸消失,就在這時候慘劇發生--電池沒電了!這大概是所有習慣聽著MP3運動的人最大的夢魘,原本打算走到另一個山頭再下山,突然被拔電之下不曉得該說是盡興還是掃興,於是抄最近的路下山。這時雨勢漸增,腳步也不自主的加快,想不到在距離某個急轉彎坡道大約二、三十公尺左右聽見彎道口有兩個人在大喊求助。

走近發現原來是輛雅哥的右後輪滑出彎道外緣的平台。開車的是個年紀跟我相當的人,我說我不懂開車,出力氣可以,要怎麼推你們得告訴我。而另一位老先生也是爬山路過的,背心口袋裡的收音機正大聲的播放著京劇。我想雅哥的車不就是以鋼板輕薄出名嗎?這車能有多重呢?我站在平台的下方兩手撐著車後保險桿的右端用力往上推,想不到車子竟然往上浮了幾公分。推的人自然看不到,但從老先生跟車主臉上看出他倆都鬆了口氣。

接著車主將車由原本的P檔打到N檔,這時略略感到車子有些後滑,車主突然說他想發動車子,然後加油,趁著左後輪向前的動力順勢把右後輪推上平台。第一次發動時推了大概兩秒鐘才發現車子所需的外力比我想像的大,雖然沒成功但很明顯的這辦法可行;很快的第二次發動時三個人的默契和認知已相當足夠,一鼓作氣就解了圍。

突然間又想起「相遇」這個概念,如果今天出門前記得帶上一個備用電池的話,那肯定遇不到這一幕。事實上幫助陌生人的感覺真好,萍水相逢也省得回報,恩恩相報同樣傷腦筋。我想今天下午硬是想出門的那股躁動應該是為了日行一善的天意吧。

2010年2月15日 星期一

艋舺孤舟


上週四,為了慶祝Eric通過直升高中,連同Andy三人一起去看了「艋舺」。

老師領頭帶血氣方剛的學生去看幫派電影,似乎很有點兒說不過去,於是硬想出個「看這部片為要了解歹路不可行」的說詞,只是這個強詞奪理的藉口連自己都覺得pathetic.

原本對這部電影並沒有什麼想法,不過趕巧2/9跟教會少契上課時讀了一篇頗為正面的影評,於是多了些信心。

電影一開始擺明就是以viewer friendly的角度,淺白的敘事方式很像素人編劇的手法,完全不用擔心費心複雜的解構;另一方面卻有股驚人的熟悉感,這點主要源於和導演相仿的年齡,以及國小時對艋舺隱約的印象。在「時」、「空」兩項背景知識一次到位之下,觀看這部電影甚至有如數家珍話當年的錯覺。

第一個讓我忍俊不禁的是開頭在河堤的追逐中被驚擾飛起的鴿子,這是吳宇森最迷信的票房保證,據說片中鴿子出現的數目越多,票房就越好。果然頭一個禮拜「艋舺」的票房就破億,我想在鈕承澤導演的下一部電影中鴿子還會是少不了的角色。

這個懷舊的時代所說的故事相當簡單,每個角色都一廂情願的將自己的希望投射在別人身上。主角兼主述蚊子自念書以來,從沒fit in學校這個系統,更遑論獲得友伴認同的歸屬感,因此當霸凌挑釁欺上頭來,當息事卻不得寧人的時候,入幫就成了安身立命的唯一希望,而意外的附加價值竟是從小夢寐以求的友情;和尚則將希望投射在太子身上;小凝所凝視的是未及來到的未來…,打從一開始由每個人希望的著力處就知道這部片的失落將會有多重。

地下舞廳裡當草蜢唱起譚詠麟的「愛情陷阱」,配上太子四「聳」到不行的disco舞步,我立刻想到大一時JinXing唱作俱佳演出梅艷芳的「夢伴」,那個年代就是這個味;另外一首首Air Supply朗朗上口的英文歌也是中學生最具成就感的回憶。姑且不論劇情,光是這些音樂、舞蹈、髮型和服裝就具體而微的呈現了民國七十年代的樣貌;只是今天的年輕人看到片中的扁鑽時,脫口而出的應該是「手裡劍」吧!?兩者儘管形似,但意義卻大不相同,手裡劍屬於忍者的世界,井水不犯河水;而扁鑽卻真實的存在於同學的書包當中,它可是人類世界裡的產物。

當Masa老大一出場,我只覺得這名字很耳熟,幾分鐘之後恍然想起那個渾身刺青的馬沙,以及他的自傳「錯誤的第一步」。又一次感到這樣說故事的方式還真是省時、省錢又省事,用名字cue出角色的背景與性格,全靠類比共同記憶對號入座,一名以蔽之則足矣。只是對於九年級的Andy和Eric來說,Masa就是Masa,哪裡有甚麼豐功偉績可言?

對「艋舺」始終有種說不出來的熟悉,因為懷舊的緣故不忍心稱它為cliche,只能說這樣的手法很久沒有看到了。對於「江湖」這個概念,在電影「東方不敗」裡頭,當令狐沖看盡了恩怨殺戮〔蚊子也納悶每天打打殺殺有甚麼意義〕而想退隱江湖時,徐克藉著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的口,為江湖做了個很好的詮釋: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又怎麼退出?」

這個概念,對艋舺來說當然再適用也不過,入幫的過程是化學上的不可逆反應,如果真的可以隨著成長、成熟全身而退的話,那所有的幫派都將淪為避禍的旋轉門。所以無論是廟口、後壁厝、太子幫或外省掛,任誰都是有進無出,至死方休。

劇末灰狼和蚊子的衝突是另一個似曾相識的高潮,彷彿「天龍八部」裡延慶太子遇上了段譽,同樣是走機關算盡、造化弄人的路線,只是延慶太子立時將希望投射在段譽身上而獲得解脫,灰狼則如其名走向loner的命運。

「艋舺」是由平埔族語直接音譯而來,意思是獨木舟,以此為片名實有著極為貼切的寓意。片中阮經天和趙又廷兩個主角都是亟欲找到同驅併行的孤舟,只可惜投射的希望錯位,註定了要在艋舺裡繼續漂流的命運。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重重疊疊的天才:縱貫線演唱會

一月29號,沾了Aki的光,一行四人去小巨蛋看了縱貫線在台北的倒數第二場演唱會。

四位縱貫線成員當中,除了對張震嶽較不熟悉外,其他三位從民國七十年代起就是主要聆聽國語流行歌曲的對象:

國中時數不清的晚上就靠著大佑的歌才甘心在一吃完晚飯後安坐在書桌前K書、做功課,首買的專輯卡帶是他1983年「未來的主人翁」,在那個沒有KTV提詞的年代裡,除了卡帶被聽到消磁、攪帶外,每首歌都可以默頌無誤;

華健的「新的方向」則是在成功嶺受訓時,每天午飯餐廳必放的歌曲,我想大概是學二連某位高階長官愛聽的緣故。華健原本的英文名字是Emil,後來在華人世界實在是紅透了天,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大氣乾脆就以Wakin稱呼,民國七十年代後期華健的曲風可說是國語歌壇的最大公約數--鮮少遇到有人不喜歡的;

雖然印象中一直要等到陳淑樺的「夢醒時分」、辛曉琪的「領悟」和林憶蓮的「不必在乎我是誰」這些巨作狂賣後,李宗盛寫情歌的功力才倍受肯定,不經意搜尋了一下又想起早在鄭怡1983的專輯「小雨來的正是時候」當中,超hit的「結束」就是他的創作〔很不幸的,這首歌後來被用做某個止汗劑的電視廣告歌曲〕,不留心的話很容易就低估了李宗盛的資歷。

開場時光是看著剪輯過去一年間縱貫線巡迴了47個城市、50場的花絮,就覺得熱血沸騰!除了隱隱感傷這個團隊的才華幾乎可說是空前絕後,另外將近30年的耳熟能詳,很多潛意識裡說不出的情緒,都只能以懷舊統括。意外的收穫是聽到張震嶽的演唱,對照三位先輩前潮的餘韻,這波後浪則有股自閉的奔放,這種在共同專業上的忘年之交,很像是金庸在「神鵰俠侶」當中所描述的楊過與黃藥師之間的切磋與心儀,這樣的機緣遇合,恐怕又是另一項空前絕後。

大佑的表演完全是走spiritual風格,在台上一面唱一面張開雙手環繞摩娑身周的氣流,像極了教會中敬拜團受聖靈感動才會有的動作;

小李言談中出人意表的幽默讓光是聽他說就足以得到快慰,尤其自嘲中仍保留很強的天真,他之所以能夠頑強的抵抗歲月而來的老練,幽默與天真很可能是持續感人的主要原因;

華健正面、積極的形像像極了一隻happy-go-lucky的海豚,即使在忙碌的巡迴演出中,仍被愛盲協會相中成為愛盲大使,我想除了黑暗中的盲胞需要光明之外,他對憂鬱或失落的人也很有療癒力,或許這就是海豚這個形像的由來;

而阿嶽儘管是重度的尼古丁使用者,但聲音依然乾淨得很任性,原民樂天的本性很有感染力,質樸又直接。

四個人的合作紮紮實實成為一個團隊,讓「縱貫線」這四個字是名符其實的合體,而不是僅由四人各自負責一段,再簡單的串場加在一塊兒。

農曆年前買了阿嶽2007年的專輯「OK」,以黑色為主調的設計與大佑的「未來的主人翁」專輯頗為神似,有幾首更帶著渾然天成的原民風。驚喜的是這張專輯除了樣貌上讓人有所聯想之外,而且每一首歌都好聽,我想後者才是老唱片專輯的特色。

底下幾首歌是在演唱會上首次聽到的歌曲,才發現原來我們每天接受的刺激實在太多,連好好聽完一首歌的時間都沒有;如果專心的話,甚至可以頭一回聽就把歌聽到心坎裡。這裡的三首歌都有這樣的張力,儘管光靠回憶就已經取擷不盡,但縱貫線卻不吃老本,硬是推陳出新,開出新的局面。


公路〔2008年阿嶽的作品,像是「心的方向」跌跌撞撞之後的修正版〕




亡命之徒〔這首歌跟電影「艋舺」還蠻搭的〕




給自己的歌〔李宗盛在2010/1/29的演唱會中首唱〕

想得卻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
該捨的捨不得 只顧著跟往事瞎扯
等你發現時間是賊了 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
愛戀不過是一場高燒 思念是緊跟著的好不了的咳

是不能原諒 卻無法阻擋
恨意在夜裡翻牆
是空空蕩蕩 卻嗡嗡作響
誰在你心裡放冷槍
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
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
然後好幾年都聞不得、問不得女人香

往事並不如煙 是的
在愛裡念舊也不算美德
可惜戀愛不像寫歌 再認真也成不了風格
我問你見過思念放過誰呢 不管你是累犯或是從無前科
我認識的只有那合久的分了 沒見過分久的合

歲月你別催 該來的我不推
該還的還 該給的我給
歲月你別催 走遠的我不追
我不過是想弄清原委
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呢
她的愛在心裡埋葬了、抹平了、幾年了仍有餘威

是不能原諒 卻無法阻擋
愛意在夜裡翻牆
是空空蕩蕩 卻嗡嗡作響
誰在你心裡放冷槍
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
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
然後好幾年都聞不得、問不得女人香
然後好幾年都聞不得、問不得女人香

想得卻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
想得卻不可得 情愛裡無智者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deja vu

在離開PGY當天的早上,我立刻想到人力回收利用的安排:就是陪EnLin一起預備學測英文,這種deja vu的感覺跟三年前他考基測時簡直是鬼打牆般的像,只是這回剩不到兩個禮拜,而輔選的科目也由三年前的國文換成了英文。

對於語文,我的經驗發現它是一種廣泛的能力,努力學習英文的成果也會暈染到中文能力,不過考試在即,等不及緩慢的學習遷移,我想還是得找個合適的model讓EnLin練讀,希望至少在潛意識裡埋下一個寫作的基礎規模〔基模〕,這樣依樣畫葫蘆在結構上也能有三分神似。

選書時本來想找從前國文課本的作者,像是傳統的琦君或現代比較討喜的宋晶瑩,不過她們的散文篇幅都長了一些,整篇讀下來可能是見樹而不見林,也就是只記得一些佳句,卻感受不出文章的結構。後來無意間找到一本圖文並茂的好書,是畫家王傑所繪著的「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這本書的文字跟畫風一樣清新,除了畫面予人心曠神怡之外〔考生很少有機會看到這麼美麗的書頁〕,配合說明的文字篇幅也夠簡明,果然是出自畫家之手,一點也不囉嗦。

每次我們碰面就從朗讀這本書的兩篇文章開始。聽著EnLin的朗誦,真的嚇了我一大跳,從這小子斷詞上所犯的錯誤就知道他完全沒有閱讀習慣,另外錯別字也是很好的鑑定依據,照理說,高三的讀者對於錯別字應該已經可以自動化的調整而無礙理解;然而只要碰到別字或誤植的贅字他一定會卡住,這點實屬不妙。不過朗讀的效果出現得很快,在讀過五、六篇之後,EnLin的口條就變得越來越順〔希望能反映在我手寫我口上頭〕,可惜後來因為時間都集中在準備英文,這本旅行小書只看了一小部分就擱下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歷年來英文學測考題中,許多閱讀測驗的文章已經是大學原文教科書的程度〔其實這樣的深度是合理的,許多大學生的英文程度本來就是以大一時最好,然後逐年退步〕,不過幸好這些文章在寫作上也是以教科書的角度,除了生字唬人之外,文章的用意與結構都是一個勁兒的在介紹、說明,前言疊著後語,深怕讀的人看不懂。

從高一以來EnLin在飛哥補習英文的程度這時候也漸漸顯露出來,事實上,我可能只做了一個「攪動」的動作,讓他習慣在面對許多無法確知的訊息時,仍然保持積極的態度去串聯似懂非懂的片段而達到理解。不過無論閱讀理解的鬥志有多高昂,單字還是一個關鍵,我看了補習班給的講義幾乎是「天羅地網勢」包山包海,而且攤開來至少有十幾本,要精熟這麼多本單字講義絕非一個禮拜就能做到;但因為大部分的單字從前都背過,而且EnLin有一個蠻好的特質就是絕不會被生字嚇到,尤其答題時所展現的豪氣讓人分不清是來自堅強的自信還是賭性!

除了把91到98年歷屆學測曾出現過的閱讀測驗和寫作題目先做過一遍之外,過程中我突然想到504 Absolutely Essential Words這本由Barron's所出的好書,當下就決定把單字的戰場限縮在這504個專門針對ESL測驗最核心的字彙,我想如果學習英文單字有所謂的九陰真經的話,這本書應該就是速成篇了。

為了賦予背單字的動量,我花了兩個整天把每一個單字和最典型的例句寫在空白名片卡的正面,要EnLin在讀完例句後在卡片的背面寫下由句意推測而來的中文意思。想不到原本極其枯燥的過程卻在翻、寫成堆卡片時產生了意外的挑戰與成就,僅僅四天光是利用衝刺班片段的休息時間EnLin就完成了第一輪複習。然後我們一起修正或補齊第一輪中譯部分不甚精準或空缺的卡片,再投入第二輪複習。

後來我才想起這個字卡的概念原來是多年前我曾用過一套叫做VIS-ED的卡片學習系統,只是為了考試,把原本背面的解釋簡化為中譯。由於一次只需要處理一個單字,專注程度比起一次面對一整頁二、三十個單字要高出許多。

下午考完試晚上正好是外公90歲生日,剛考完的EnLin看到我時非常天真的說:「卡片上的有考出來耶。」真希望他這一試就能考上理想的學校,因為我很難再變出什麼新的把戲了。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專注就快樂

剛剛看完DVD「美味關係」,超過兩個小時的片長卻非常流暢的串連了兩個真實有趣的故事,很特別的是這部影片會勾起部落客的創作本能,想要立刻修整一下荒蕪已久的園地。

或許是因為經濟不景氣的緣故,近年來具有「觀後幸福感」的電影常在票房上有不錯的表現,畢竟幸福是無法由處方藥劑獲得。除了愛情這個主題之外,也開發出透過Homemade動手實作這個領域,當中除了隱含自己的幸福要靠自己創造之外,也滿足了小成本、高成就的神奇附加價值。

引領以色列人尋找迦南美地的摩西,在晚年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這確實是在飽嚐人生憂患與榮辱之後的領悟,而不拘形式的創作,的確為平凡無奇的日子增添許多意義感,進而帶來力量。

無論是寫作或烹飪,關鍵就在創作的歷程必須全心投入,並且還有那麼點兒不確定性,也因為這幾分探索的風險,更加深了過程中的專注以及成功時的喜悅。

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2010年短工記:Say Good-bye to Pastor Fine

 「...因為本人的很多作品,都已經是很多學校的基測還有學測的必考題,真的,呵,真的真的,所以你們要認真聽,讓你們的學測基測考得好一點,所以要鼓勵你們的孩子看我的書,因為台北好幾次的學測都是用我的書裡面的內容當考題...」



很難想像以上這段話是出自一位牧師的口中,感覺比較像是地下電台的賣藥郎,也有說像補習班名師高X華在講課,總之難掩自賣自誇的商業習氣。這人,是我的前老闆Pastor Fine〔這個稱號是由他動輒罰錢而來〕,而以上超高調的影片,就放在PGY基金會的首頁裡,遺憾的是在面試之前竟然遺漏了這一幕。

2009年12月31日才在教會的跨年禱告中因為新工作感謝上帝,哪知上班不到兩個禮拜,感恩的賞味期就結束了。為了避免脫口擦槍走火,我極盡簡短提出18字的辭職通知,結束了兩週來莫名其妙的工作。

回想起來,這工作頭一個詭異之處就在每天的工作報告或往來文件當中,若有一個錯字就要罰款50元,依此累計。這個規定大概只有龜兒子才想得出來,也只有龜孫子才願意遵守,原本已經低於行情N成的薪資,還要加上這鬼扯淡的錯字捐,簡直是橫徵暴斂!Pastor Fine說因為基金會所為是文字事工,所有人對文字都需要講求品質;只是增進文字程度的方式絕非靠罰錢,因為對員工罰款既無法源根據,況且全數充做福利金,並無分文用於提升語文的教育訓練,實在是不教而殺的行徑。

事實上即使成篇無一錯字,但寫作稀鬆平常,既無文采又缺新意,寫個工作報告搞得像在表功的作文比賽,空洞堆砌字串哪裡有文字品質可言?

另一個詭異的地方是Pastor Fine老是強調準時下班是種悲哀,然而稍有管理常識的人都知道:老是加班很可能是能力不足或假裝勤快的偽善。可鄙的是,Pastor Fine老愛在晚上七點過後才打員工的分機要求向他報告,這種下班後還搞晚點名的做法,不僅破壞互信,更倒足胃口。

此外,行事心口不一行徑俯拾皆是。Interview時所述的推廣工作,乃是要多與各地教會關懷、聯繫;但操作上卻是行直銷賣書之實,更片面強加極高的業績目標,一口兩舌,在信仰與敬業間巧言詮釋,灌輸使命必達的信念。眼見月底國際書展將至,負責假日展場工作的同事始知補休的定規已被刪除,究其原因竟得到「服事上帝還要補休啊?!」的答覆,除了視勞基法於無物外,封建言論更堪比羅馬教皇,莫怪福音事工常受兩面評價。

倒行逆施、不勝枚舉,原本報到時決定再瞎也要待滿試用期,但禮拜天晚上突然想通:餿飯吃一口就知道於人身心俱損,何須硬要吃完整碗才下定論。於是Email告辭:

窮詞難於明達,面呈枉增困擾,一切盡付該當。

翻成普通話就是:人話裡找不出可對你說清楚的,如果硬要親自走一趟,只會教雙方自討沒趣,還是儘早一拍兩散的好。〕

身為神職人員,最大的差池是對權力而非錯別字不夠謹小慎微,因為稍有不慎、便宜行事,很容易就淪為棍字號人物;只是想不到2010年頭一個工作,竟然是以打工兩週的規模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