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查無善意成分

無事生非,幸災樂禍

揭人瘡疤,蜚短流長


曲解毀謗,傷人損己,唯恐天下不亂

... 這些都是八卦的同位語,難怪後漢書當中會說:

「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


人生真是一個主觀的歷程。所謂主觀,可以是成天惡念惡行,卻依然自我感覺良好;也可以是因為受人點滴,湧泉以報。箇中差異,與際遇的順逆關係不大,與詮釋的態度關係匪淺。

兩個人講八卦,隱隱然有股「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虛妄的安全感與自大狂,彷彿自己就是上帝,可以一句話定人是善是惡,儼然享有終極的詮釋權!聽在鄰座耳中,卻有著說不出的荒謬。

通常八卦的要素不在「說什麼」,而在「怎麼說」,擠眉弄眼、表情誇張,阿言諂媚,只為求得共鳴;外加時而大笑、時而附耳,必要時還要擬聲模仿,企圖「原音重現」來佐證自己的消息來源。

聽到父母講八卦是一個極震撼的過程,就像隨地吐痰、插隊、攀折花木或竊佔公物一樣,都是屬於「微傷大雅」的反社會行為,然而通常代溝就是從這些小地方開始的;當真實不被當作一回事,所有的價值都失去意義,道貌岸然立刻破綻百出,孩子的不屑與叛逆也成為揮別虛假、擁抱真我不得不為的宣示。

對於暮年長輩講八卦,剛開始大概都是先以自欺欺人的方式:不管說「好」說「歹」,只要是聊天,就是個動腦筋的過程,那麼或許可以預防失智症、憂鬱症或自閉症什麼的吧!不過很快就發現八卦跟吸毒一樣,都是會上癮的,因為看似免費,劑量需求也見風就長。為了一個沒有根據的腦力鍛鍊,卻換來一個惡意熏天的面目,到頭來完全分不清失智或失真何者的損失較大。

講八卦也是一個集體創作的過程,政治上「舉發」、「批鬥」等邪惡的社會操作,其實也應和了原始的人性,就是把道聽途說來的內容集在一塊兒,同仇敵愾的加油添醋之後便是結論,不需求證就直接定罪。只是萬一主客異位,說人的變成被說的,一定會大加抗議,問題是說別人的時候怎麼不覺得箇中的不義呢?

多年前Stephen Covey說過一個「人際帳戶」的概念:「背後訕笑、污衊別人的,雖然是在私底下,一旦與被數落的人同時出現,搬弄口舌者還是免不了會有「不自在」的感覺。這是因為(無端)傷害別人的,會從自己的人際帳戶中大量提款。」我想Covey先生觀察的對象可能是個業餘的八卦家,真正爐火純青者,連眼皮也不會眨一下!

人非聖賢,即使一輩子謹言慎行,身上仍不免有幾處罩門,更何況好講八卦者,成天言不及義,焉能有餘裕自省?!說人者,人恆說之,只是因為「說時遲,一時快」的衝動,所有的惡言只為圖個脫口的爽快。在後漢書曹世叔妻傳中記載:「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按照反面點題的推論,原來八卦這個問題在當時已經很嚴重了。

八卦聽多了,最常的反感是:「(這事)甘你屁事?」、「幹嘛老是這麼負面?」、「如果沒有好話可說,就閉嘴吧!」追根究柢,在散佈嬉笑怒罵當中,不但不見文章,而且查無善意成分。

幸好,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所有的惡念、惡意,都會回到施力者身上,最後終究難逃「咎由自取」、「眾叛親離」的感慨,而這一切,竟然都是由小小的口舌催動的!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有所為有所不為之不應作為而強制作為


故事與新聞/不開發的智慧
【楊照】
2010/05/12
花錢換不開發,則需要更高的智慧,還有更強烈的信念與說服作為…


1999年,美國聯邦政府簽署了著名的「黑瓦特斯協議」(Headwaters Agreement),為了這個協議,聯邦政府付出了三億八千萬美金。協議簽署的對象,是太平洋伐木公司,用三億八千萬美金的代價,聯邦政府換得了七千五百公畝的森林土地。

美國聯邦政府取得這塊位於北加州的土地要幹嘛?什麼事也不做!事實上付錢就是為了阻止這塊森林土地上的紅木繼續遭到砍伐。聯邦政府付錢,為了換來保留權,讓這塊土地可以不受打擾,所以買下來之後,聯邦政府自然什麼事都不做。

除了安排國民兵巡邏阻止任何人擅入,還有核准極少數的科學研究者對森林生態進行了解。即使是研究者,都只在每年九月中到次年一月底,才能攀爬紅木進行調查,以免影響了貓頭鷹和一種特殊鳥類的繁殖。

北加州的紅木,是全世界最高最大的樹。正常情況下,它們可以存活超過千年,可以長到一百公尺高,也就是三十層樓左右。樹木的下段沒有什麼分枝,到要超過三十公尺高度才有茂密的樹冠。進入保護區的研究者,設計發明了各種攀爬紅木的設備與技巧,終於登上了樹冠,才發現在半空中,原來存在著驚人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圈。那上面有多樣的苔蘚,有些甚至一直在高空樹冠繁衍,從來沒有落到地面過。較大的樹冠上,還會長出「樹中樹」,從半空中再長出五、六公尺高的另外一棵樹。對於植物的研究理解,尤其是高大厚重植物的研究理解,因而大進了一步。

三億八千萬,折合台幣約超過一百億元,不能說是一筆小錢,而且都是納稅人的錢。這樣的錢拿去換來什麼都不做的土地,划算嗎?對嗎?

花錢換開發,很容易,只需要算出開發可能得到的報償,花的和得到的,都是錢,可以直接比較其報酬。花錢換不開發,則需要更高的智慧,還有更強烈的信念與說服作為。要理解並相信不開發的根本價值,相信人面對自然時應該抱持的謙卑態度,更重要的,要對自然所含藏的神祕內容帶著好奇與尊重,並且願意將這些價值、態度、好奇與尊重傳達給社會大眾。

針對「202」,希望我們的政府,尤其是我們的中研院,能至少擁有一些不開發的智慧與勇氣。

【2010/05/12 聯合報】http://udn.com/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Integrity VS. Authenticity

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

這兩天在查資料當中,發現去年底天下雜誌曾以有機食材與料理的主題,多次專訪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何奕佳,甚至開闢「食材達人」的專欄;差不多也是去年底的時間,龍應台的「大江大海」出版了,這本號稱是龍應台個人的使命之作,在行銷上天下雜誌也是傾全力以赴。

這一食、一讀,原本是極不相同的兩件事,卻因為雷同的錯誤而令人難當!永豐餘的有機蔬菜因為產地標示不實,儘管何奕佳搬出國際有機認證規章,證明所為皆合於「法理」。這般Smart Mouth面目反而更加背離有機的本質。所謂有機,應該從「了無機心」出發,消費者在購買時並非經過千思百慮、詳閱千條百律的認證規章之後才做出的決定,之所以見「機」成交,純粹是出於單純信仰「真實」(authenticity)這個價值。

同樣的,在龍應台的新書當中,貌似親身訪談口吻的橋段,竟惹出節錄他人著作卻不註明出處。對此,龍應台基金會的回應卻連起碼的真誠也沒有。當被問到無可迴避之處,基金會竟打起迷糊仗轉移焦點,不惜把天下雜誌出版拖下水,祭出:「龍應台著述一向謹慎,《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註條目多到出版社都嫌…」這樣的說詞,彷彿因為出版社不悅就可以便宜行事,除了侵犯原著作者權益外,更罔顧真實對讀者的意義,大傷龍應台長年旅居德國所涵養出對歷史批判的風骨(integrity)。

這兩件事雖然不見得會影響蔬菜和書籍的銷售量,但各自鬧出的新聞確實造成形象上的矛盾,原本都是講究真實的食材與史料,卻因為行銷之便而頓失「真」味,徒留令人敬而遠之的疑慮與難堪。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當家勤作為,執政果擔當

假如皇上親民愛民,天下豐衣足食,鬼才願意當乞丐哩!
電影〈武狀元蘇乞兒〉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李明賢、蘇位榮/台北報導】2010.04.29 06:51 am

 前總統李登輝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曾經情同父子,也曾經反目成仇,兩人政壇交手數十年,證明「政治沒有永遠的敵人」。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二〇〇〇將興票案的二億四千八百多萬元提存法院,歷經十年波折,這筆錢終於解套;宋楚瑜與前總統李登輝「大和解」,李出具書面證明雙方沒有債權債務關係,同意宋領回這筆錢,宋具狀向台北地方法院聲請領回獲准,為興票案恩怨畫下句點。

想不到第一個跳出來要宋楚瑜還錢的竟然是國民黨,而歸還的方式竟然是:「全數捐做公益!」

姑且不論政治操作的動機,很可悲也無奈的是國民黨重新執政已經快兩年了,卻始終還像個在野黨似的,完全沒把「政清吏明、國泰民安」放在心上。近年來多少髒污的錢都是假藉公益之名行統包、掉包之實,彷彿公益是座焚化爐或掩埋場,只要往那兒一送就死無對證。

無論「全數捐做公益」這個說法有多浮誇與怠惰,但怎麼樣也輪不到執政黨來代人發願又邀功,這完全是放著正事不幹、自打嘴巴的舉動。試想公益團體的出現就在彌補社會國家的不義,由於政府的不作為所導致的失德與失能,在「不忍卒睹、為所當為」的正義感與善念催動下,才應各層面所需而衍生出不同的公益團體撐持。

執政黨不潛心盡力,務期成就千年大同美名:「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卻本末倒置打著公益團體的名號,行政治鬥爭的勾當,二者相去只更加暴露全無執政擔當的窘態。這種「不問蒼生爭媚俗」的操作,讓我想到電影<武狀元蘇乞兒>最後的劇情:

乾隆憂心丐幫幫眾勢大,希望蘇乞兒能早日解散丐幫,不料卻被蘇乞兒一句話給頂了回去:

「假如皇上親民愛民,天下豐衣足食,鬼才願意當乞丐哩!」

如果執政者親民愛民,天下豐衣足食,鬼才需要公益團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