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生非,幸災樂禍
揭人瘡疤,蜚短流長
曲解毀謗,傷人損己,唯恐天下不亂
曲解毀謗,傷人損己,唯恐天下不亂
... 這些都是八卦的同位語,難怪後漢書當中會說:
「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
人生真是一個主觀的歷程。所謂主觀,可以是成天惡念惡行,卻依然自我感覺良好;也可以是因為受人點滴,湧泉以報。箇中差異,與際遇的順逆關係不大,與詮釋的態度關係匪淺。
兩個人講八卦,隱隱然有股「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虛妄的安全感與自大狂,彷彿自己就是上帝,可以一句話定人是善是惡,儼然享有終極的詮釋權!聽在鄰座耳中,卻有著說不出的荒謬。
通常八卦的要素不在「說什麼」,而在「怎麼說」,擠眉弄眼、表情誇張,阿言諂媚,只為求得共鳴;外加時而大笑、時而附耳,必要時還要擬聲模仿,企圖「原音重現」來佐證自己的消息來源。
聽到父母講八卦是一個極震撼的過程,就像隨地吐痰、插隊、攀折花木或竊佔公物一樣,都是屬於「微傷大雅」的反社會行為,然而通常代溝就是從這些小地方開始的;當真實不被當作一回事,所有的價值都失去意義,道貌岸然立刻破綻百出,孩子的不屑與叛逆也成為揮別虛假、擁抱真我不得不為的宣示。
對於暮年長輩講八卦,剛開始大概都是先以自欺欺人的方式:不管說「好」說「歹」,只要是聊天,就是個動腦筋的過程,那麼或許可以預防失智症、憂鬱症或自閉症什麼的吧!不過很快就發現八卦跟吸毒一樣,都是會上癮的,因為看似免費,劑量需求也見風就長。為了一個沒有根據的腦力鍛鍊,卻換來一個惡意熏天的面目,到頭來完全分不清失智或失真何者的損失較大。
講八卦也是一個集體創作的過程,政治上「舉發」、「批鬥」等邪惡的社會操作,其實也應和了原始的人性,就是把道聽途說來的內容集在一塊兒,同仇敵愾的加油添醋之後便是結論,不需求證就直接定罪。只是萬一主客異位,說人的變成被說的,一定會大加抗議,問題是說別人的時候怎麼不覺得箇中的不義呢?
多年前Stephen Covey說過一個「人際帳戶」的概念:「背後訕笑、污衊別人的,雖然是在私底下,一旦與被數落的人同時出現,搬弄口舌者還是免不了會有「不自在」的感覺。這是因為(無端)傷害別人的,會從自己的人際帳戶中大量提款。」我想Covey先生觀察的對象可能是個業餘的八卦家,真正爐火純青者,連眼皮也不會眨一下!
人非聖賢,即使一輩子謹言慎行,身上仍不免有幾處罩門,更何況好講八卦者,成天言不及義,焉能有餘裕自省?!說人者,人恆說之,只是因為「說時遲,一時快」的衝動,所有的惡言只為圖個脫口的爽快。在後漢書曹世叔妻傳中記載:「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按照反面點題的推論,原來八卦這個問題在當時已經很嚴重了。
八卦聽多了,最常的反感是:「(這事)甘你屁事?」、「幹嘛老是這麼負面?」、「如果沒有好話可說,就閉嘴吧!」追根究柢,在散佈嬉笑怒罵當中,不但不見文章,而且查無善意成分。
幸好,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所有的惡念、惡意,都會回到施力者身上,最後終究難逃「咎由自取」、「眾叛親離」的感慨,而這一切,竟然都是由小小的口舌催動的!
幸好,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所有的惡念、惡意,都會回到施力者身上,最後終究難逃「咎由自取」、「眾叛親離」的感慨,而這一切,竟然都是由小小的口舌催動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