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典範轉移:反璞歸真
這本書的中文版有一個不太優的名字,確實把整本書給做小了,甚至可能誤導讀者以為是「精神勝利法」、「信心成功學」之流的作品。原文的書名直接又精準,就叫「奇蹟的蘋果」,講的不僅是栽培蘋果之道,也是所有育成的歷程。
書中主角(書封照片那位)木村秋則所做的努力,很難不令人聯想起將近20年前在中國時報上曾刊載過讓.紀沃諾所寫的〈種樹的男人〉,兩位主人翁都是在力行中發現了天人合一的平和之道,也讓世間的專業人士,無論是林務官或教授,謙卑靜默下來。
這本書把植物病理學的重要觀念做了一個非常全面又環環相扣的介紹,閱讀時彷彿回到大學時代,但從沒有哪個老師能夠只用一個案例就把病害、蟲害防治的概念講得這麼透徹,關鍵就在診斷的角度。如果只看問題的表象,勢必免不了的會去追求「枝繁葉茂」、「花木扶疏」和「結實纍纍」的果園,妥善施肥、適時給藥都是想當然耳的「必要之惡」;然而前述不過是捨本逐末,因為成長的真正關鍵在於土壤與根系,一經說穿,真的是想破頭也想不出來的天經地義啊!
木村先生決定要採取無農藥栽培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妻子的身體非常不好,每次幫忙噴藥完都要在床上躺上一個星期;他自己即使身強體壯,也常被農藥燒灼難當。於是乎他開始很認真的思考「種植安全的蘋果」(嚴密監控用藥時機,於採收時達到零殘留)與「安全的種植蘋果」兩者間的差異,這個想法與實行已然是典範轉移,也難怪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證道。
在停止噴灑農藥及施肥之後,肆虐果園將近十年的害蟲突然消失了,木村在野生種的栲樹身上看到自給自足、蟲病不侵的多元平衡,終於明白:蟲害在果園空乏十年之後突然消失了,只是因為此時果樹多餘的養分(累積施肥多年的後效)都用完了;同樣的,一旦噴灑農藥,植物立刻失去自體的抗病蟲害能力,停止用藥後,這些能力也一點一滴又回復了。
我記起了蔡東纂老師提過一位農友的神奇柑橘園,那座園子幾乎不受病害侵擾,最特別的是園子裡的土壤非常有彈性,踩在上面好像厚厚鋪了好幾層地毯,當走過後,印下的腳印會慢慢復原而不可復見。當時蔡老師說這是有機栽培的土壤,想不到木村也是用「彈性」、「溫暖」和「復原力」形容他蘋果園的土地,讀來開心之餘,也同證蔡主任的口碑實至名歸。
後記:閱讀一本書最動人的部分就是穿上作者的鞋子、從作者的觀點看世界。這兩天看到大埔農地徵收案的新聞時,很難不為怪手挖起的沃土與稻作心痛,這絕對是不懂得觀感力道的官員才會做出的蠢惡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