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2日 星期五

換隻手運球

 如果你曾教過或陪過小孩打籃球的話,你就會知道他們大部分都有個傾向是:只能用某隻手運球──所用的就是他們的主力手(dominant arm)。

 在某個小孩身上發現這個情形後,你可能會把他叫到一旁告訴他說:「Billy,你每次都只用同一隻手運球,很容易就被防禦的人給守住,這樣的話連出手投籃的機會都沒有;你得用另一隻手來運球,才不會一下子就被人給盯死。」

 聽完你的話,Billy回說:「我做不來。」你笑了笑問道:「你說你做不來,那是什麼意思?」接著Billy用他比較不俐落的非主力手(subdominant arm)運球,沒兩下子球就失控、滿場滾了,在他心目中這意味著「他做不來」。

 「Billy,」你說,「這不表示你做不來,它只表示你沒做過。」然後你向他解釋如果他改用另隻手運球運得夠多的話,兩手都能做得一樣好,這不過是去形成一個簡單的習慣而已。在足夠的換手練習後,Billy開始了解到原來你說的對。

 同樣的法則,也適用於重塑我們的思考習慣。在開始我的‘自我創造’旅途之前,如果有人問我說:「為什麼不試著以目標導向並且更加樂觀一點兒呢?」當時的我會回答:「我做不到。」

 但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還沒試過。」思維正如同運球一般,一方面(on the one hand,這是個雙關語,也可以譯作‘一隻手’)你可以悲觀地思考,並且建立起那個面向的你(它的本質不過是重複不斷地運球);另一方面(on the other hand)你也可以樂觀地去想,一次一個想法,然後建立起另個面向的你。自我創造只不過是關於你心嚮往的那個形象而已。

 我讀過一個統計數字:我們一天會有四萬五千個想法。我不敢保證這數字的精確性,尤其就我所知有些人一整天下來腦袋裡不超過兩到三個想法。不管怎樣,如果每天我們真有四萬五千個想法的話,你就曉得要反轉我們悲觀的思維習慣得要花上多大的耐心!

 單靠幾個正面思考的運球,整體的思維模式並不會有什麼改變,如果你是個悲觀的人的話,你的生理電腦通常已經被牢固地設定,並且一再朝著悲觀導向去期待或詮釋;然而只要假以時日、持續有意識地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要不了太久,新的樂觀反應模式便會越來越明顯,日起有功所新生的神經模式將重新設定你的生理電腦。

 我自己就曾是個悲觀主義者,而這個逆轉思維的過程最後真的發生在我身上。你能改變的,只要一次換掉一個想法。

(這些標籤為「自我激勵」的文章譯自於手邊蠻有看頭的小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