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剛上班沒幾天的某個中午,GuoQing帶著YueSheng到內湖來找我,希望能幫忙寫點東西登在剛創刊的雜誌上。
一直以來對寫作都有很大的信心,不過那是「練習球員」式的信心,真的要拿出來見人,立刻覺得心虛;不過另一方面也想試試看自己的能力,反正都是熟朋友了,說好真的寫不來的話不需要應酬,隨時換人寫過。
從十一月開始,每個月月中是交稿日,這個專欄立刻讓我更敏銳的生活,希望能發掘有意思的題材。第一篇還是處於「自說自話」的部落格式文章;十二月份第二篇剛好碰到PISA成績公布,台灣的中學生在國際閱讀排名退步,於是聯想到故事基模這個主題;第三篇正好趕上開年,一個老早就發現的時間現象正好趁此時節整理成文。
有趣的是,一千兩、三百字的文章往往要寫上一個週末,而且還不包括之前決定主題的工夫。通常我會先預定一個方向,慢慢醞釀將近一個禮拜,在這個星期當中將陸續聯想到的概念筆記下來,當分量差不多足夠了再開始架構。
真正開始寫作的過程也很有趣,常常感覺文章本身是個有機體,它自己會長出枝節或插曲,有時恰到好處的靈感真的有「神來之筆」的慨嘆!寫好的第一稿只能算是把概念集中到WORD檔而已,裡面有非常多邏輯不明或語焉不詳的問題,每次看著自己剛寫好的文章就很心虛,如果現在要我去考學測的話,國文作文大概只能拿到三級分吧!
第一稿放上一夜、好好的睡完一覺之後,再重新讀一遍會發現有很多鬆散的連結或是論述薄弱的地方,除了修改、調整為正確的順序外,也刪除一些過於囉唆的橋段,到這兒結構大約確定了。擺個半天、一天後再看,這時候就可以進入修辭階段,細微的調整文章的音韻和口氣。
交稿前再把文章寄給Kelly取其讀者的觀點,對她來說這應該不是件愉快的事,因為至此還是有一些「如鯁在喉」的描述,有些部分的描述還是有吐氣不順的問題。我想請她幫著看頗有結伴走夜路的味道,主要是希望能借個膽。在收到Kelly的回饋後,還會再擺上一個晚上,隔天再看的時候總還是有需要更改的地方。要不是因為交稿期限,否則改稿可以遙遙無期的改下去。
開始寫專欄後,不斷會想起從前碩士班指導教授說過的一句話:「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慢慢cook出來的。」誠然斯言。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聞不出錢的味道
昨晚家裡的熱水瓶終於宣告壽終正寢了,用了超過八年的時間,服務站的師傅說:「熱水瓶一年,相當於人類九年。」換算一下,這只大象牌熱水瓶如果是人的話,也有七、八十歲了。正巧今天趕上Nancy週年慶的最後一天,又有一款在特價,於是趕緊打了個電話請象隊工作人員留一只下來先。
等到了現場見到電話中的黃小姐,應該是這個櫃的擔當吧!真是位高手,她介紹商品的方式很有「郭董看曾馨儀的感覺」,也就是讓人「聞不出錢的味道」,但有一股深厚的家事與生活達人的說服力。確定好商品之後,另一位年輕的鄭小姐幫忙到庫房取貨和包裝,我則和黃小姐聊了起來。看得出來這檔週年慶象隊的業績相當的好,我說這應該和服務的水準有很大的關係,她很客氣說是受到大家的照顧,我說我只是來撿便宜的。
有時候對話的flow非常有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下會冒出「我只是來撿便宜的」這句話,但講完自己都想笑,非常應景又貼切,我猜很少有人會這麼明白的自白吧!因為相談甚歡,我又請教這位黃小姐她從事專櫃銷售的時間應該有十幾、二十年了吧?想不到她露出驚訝的表情,說自己還資淺得很,我告訴她那應該是天分的緣故。
不一會兒包裝完畢,臨走前我要了一張Nancy象的名片,離開百貨公司還不到十分鐘,突然發現包裝紙上有幾滴還未凝結的血漬,原以為是被紙給割傷了,不過手上一點兒傷口也沒有,霎時柯南上身,我撥了象隊的電話,接聽的正好是鄭小姐,我問說手的傷嚴不嚴重?她很慌張的抱歉,我說我一點兒都沒有怪罪的意思,反而是因為我一副趕時間的樣子,害她急得劃破了手,只想確定一下沒事就放心了。
這可真是一次難得的購物經驗。
等到了現場見到電話中的黃小姐,應該是這個櫃的擔當吧!真是位高手,她介紹商品的方式很有「郭董看曾馨儀的感覺」,也就是讓人「聞不出錢的味道」,但有一股深厚的家事與生活達人的說服力。確定好商品之後,另一位年輕的鄭小姐幫忙到庫房取貨和包裝,我則和黃小姐聊了起來。看得出來這檔週年慶象隊的業績相當的好,我說這應該和服務的水準有很大的關係,她很客氣說是受到大家的照顧,我說我只是來撿便宜的。
有時候對話的flow非常有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下會冒出「我只是來撿便宜的」這句話,但講完自己都想笑,非常應景又貼切,我猜很少有人會這麼明白的自白吧!因為相談甚歡,我又請教這位黃小姐她從事專櫃銷售的時間應該有十幾、二十年了吧?想不到她露出驚訝的表情,說自己還資淺得很,我告訴她那應該是天分的緣故。
不一會兒包裝完畢,臨走前我要了一張Nancy象的名片,離開百貨公司還不到十分鐘,突然發現包裝紙上有幾滴還未凝結的血漬,原以為是被紙給割傷了,不過手上一點兒傷口也沒有,霎時柯南上身,我撥了象隊的電話,接聽的正好是鄭小姐,我問說手的傷嚴不嚴重?她很慌張的抱歉,我說我一點兒都沒有怪罪的意思,反而是因為我一副趕時間的樣子,害她急得劃破了手,只想確定一下沒事就放心了。
這可真是一次難得的購物經驗。
flora是什麼意思?
傍晚接到大姊的電話,詢問台北花博英文名稱中的flora是什麼意思。我直覺的想flora應該是某一個地區花卉群集的總稱,就像是大片森林構成的林相(闊葉林、針葉林、混合林)和整群植物形成的植被這類的統稱;不過後來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flora的管區可不只花卉,它指的是一切的植物,也就是植物相、植被或植群,換言之,就是張開眼看得到的一切花草植物的總稱。
所以在台北花博裡面,不但可以賞花,還可以觀葉,而且還有各種氣候、地理區的植物展示,這樣才配稱flora exposition這個稱號。
所以在台北花博裡面,不但可以賞花,還可以觀葉,而且還有各種氣候、地理區的植物展示,這樣才配稱flora exposition這個稱號。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倪亞達真是台灣的驕傲
這陣子老媽迷上看台視的一個影集叫做倪亞達,跟著看了一會兒發現真是部好片,原來這部「冰淇淋汽水」風格的影片有個很了不起的導演曹瑞原,還有一個超級可愛的小男孩梁智瑜飾演倪亞達,演技自然得只能說渾然天成。
為了不讓老媽每個禮拜癡癡的等,於是我在圖書館找到了已經絕版的「倪亞達黑白切」,說實在,封面的感覺很像是我們小時候所讀過「淘氣的尼古拉」,我自己翻了幾則,不得了,我幾乎確定作者袁哲生一定看過尼古拉,尤其在描寫某些童趣的爆點,倪亞達跟尼古拉還有小王子簡直就像是同一個小男孩的三種分身。
底下這則是我在圖書館回家的路上翻到的,一邊看、一邊笑,應該嚇壞了不少路人。這篇的寫法是先引述一段世界搜奇的歷史或軼事(事實上,是一段偽史),然後附上倪亞達的心得。通常「阿達的心得」走的都是歪打正著的笑點路線,跟侯文詠的「頑皮故事集」或張大春的「大頭春生活週記」類似的地方都是大人模擬小孩的口吻所寫出來的。
愛心受傷了
出處:世界搜奇
住在法國奧特比利耶魯的波客龍,因為常常行竊,屢次被捕。當他最後一次被捕時,法官判他絞刑,但是假使行刑前有哪位女士願意跟他結婚做為他的身分保證人的話,就可以暫緩執行。
執行死刑的當天,執行官宣布緩刑的條件,旁觀的人群中一位跛腳的女士站了出來,回應執行官說:
「我父母雙亡,也沒有兄弟姊妹,只要那個男子答應的話,我願意和他成婚,並且當他的身分保證人。」
這無疑是件好事,觀看的群眾也都以誠摯的心情祝福他們,然而世事難預料。
波客龍望著那位跛腳的女士半天,不久就向死刑執行官說:
「要我跟那麼醜的女子結婚,我寧可上絞刑台。」
全場觀看的民眾都嚇傻了,大家驚呼:「哪有這款代誌!」
因此,在一二三四年,波客龍心甘情願的在萊姆的絞刑台受死。而在眾目睽睽下出醜的女士,覺得人生毫無價值,不久便自殺了。
☆阿達的心得★
這個女的實在太可憐了,不過她的心情我很了解。
有一次,在公車上,有一群愛心義工帶領了很多個智障兒童去郊遊,到了植物園的時候,他們要下車了,大家都看著他們很有秩序的下車。突然,在他們下完車後,坐在我旁邊的老先生竟然叫我下車,他以為我是那群智障小孩之一,更過分的是,他還推開車窗,叫那群義工大姊姊等一下,他大叫說:
「等一等,車上還有一個啊!」
為了不讓老媽每個禮拜癡癡的等,於是我在圖書館找到了已經絕版的「倪亞達黑白切」,說實在,封面的感覺很像是我們小時候所讀過「淘氣的尼古拉」,我自己翻了幾則,不得了,我幾乎確定作者袁哲生一定看過尼古拉,尤其在描寫某些童趣的爆點,倪亞達跟尼古拉還有小王子簡直就像是同一個小男孩的三種分身。
底下這則是我在圖書館回家的路上翻到的,一邊看、一邊笑,應該嚇壞了不少路人。這篇的寫法是先引述一段世界搜奇的歷史或軼事(事實上,是一段偽史),然後附上倪亞達的心得。通常「阿達的心得」走的都是歪打正著的笑點路線,跟侯文詠的「頑皮故事集」或張大春的「大頭春生活週記」類似的地方都是大人模擬小孩的口吻所寫出來的。
愛心受傷了
出處:世界搜奇
住在法國奧特比利耶魯的波客龍,因為常常行竊,屢次被捕。當他最後一次被捕時,法官判他絞刑,但是假使行刑前有哪位女士願意跟他結婚做為他的身分保證人的話,就可以暫緩執行。
執行死刑的當天,執行官宣布緩刑的條件,旁觀的人群中一位跛腳的女士站了出來,回應執行官說:
「我父母雙亡,也沒有兄弟姊妹,只要那個男子答應的話,我願意和他成婚,並且當他的身分保證人。」
這無疑是件好事,觀看的群眾也都以誠摯的心情祝福他們,然而世事難預料。
波客龍望著那位跛腳的女士半天,不久就向死刑執行官說:
「要我跟那麼醜的女子結婚,我寧可上絞刑台。」
全場觀看的民眾都嚇傻了,大家驚呼:「哪有這款代誌!」
因此,在一二三四年,波客龍心甘情願的在萊姆的絞刑台受死。而在眾目睽睽下出醜的女士,覺得人生毫無價值,不久便自殺了。
☆阿達的心得★
這個女的實在太可憐了,不過她的心情我很了解。
有一次,在公車上,有一群愛心義工帶領了很多個智障兒童去郊遊,到了植物園的時候,他們要下車了,大家都看著他們很有秩序的下車。突然,在他們下完車後,坐在我旁邊的老先生竟然叫我下車,他以為我是那群智障小孩之一,更過分的是,他還推開車窗,叫那群義工大姊姊等一下,他大叫說:
「等一等,車上還有一個啊!」
他一說完,公車司機立刻就把車門打開,大家用萬分期待的眼神想要目送我下車。
那個時候,我也覺得心靈受到創傷了,差一點就要跳車自殺了。後來,公車經過動物園的時候,我很想向身旁那位老先生說:
「你家到了,快下車吧!」可是我怕被K,所以只有想一想而已。
「你家到了,快下車吧!」可是我怕被K,所以只有想一想而已。
還有一次,班上要演「白雪公主與七矮人」,我想我一定會被派去演七矮人的其中一個,沒想到大家都說我不夠高,我只分配到飾演「蘑菇」而已,那是我第二次想自殺的時候。
真是令人不屑!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問題裡的主人翁:語法大戰語用
英文的疑問詞當中,常見的 5WH 分別是:Who, What, When, Where, Why 和 How,在學習的過程中,疑問詞後面所接的當然是疑問句,例如:
1. When do you leave for work? (Around 8:00.)
2. Where do you live? (We live in a suburb of Taipei.)
3. Why did you say that? (Because I was angry then.)
4. How do they go to school? (They go to school on foot.)
因為這種句型的一致性,在遇到 Who 跟 What 的問句時,近乎反射的也會想以類比的方式套用相同的模組:
5. Who do you love? (We love Dr. Seuss.)
6. What do you want? (I want a cheeseburger.)
不過When(問時間), Where(問地方), Why(問原因), How(問方法)等都是疑問副詞;而Who(問人)跟What(問事物)卻是疑問代名詞,所以後者除了可以當動作的受詞(例句5、6的模式)外,也可以當問題的主角,直接作為主詞詢問:
7. Who is your teacher this year? (Mr. Wang is our teacher this year.)
8. Who knows him? (My boss knows him.)
9. Who will come to the dinner tonight? (Tom and his family.)
10. What is there on the table? (A pile of newspapers are on the table.)
11. What has become of you? (A working mom.)
12. What made you think so? (My lousy childhood.)
13. What happened? (Something you wouldn't believe.)
疑問代名詞和疑問副詞的差異,是語法上句構的分別;但 5WH 卻是語用上的歸類,之所以難分難解,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對於語言我們有很強烈的功能導向,情不自禁的會去化約通則以求省力,也難怪許多語法上的錯誤往往是「過度演繹」、「偏執使用」的結果。
1. When do you leave for work? (Around 8:00.)
2. Where do you live? (We live in a suburb of Taipei.)
3. Why did you say that? (Because I was angry then.)
4. How do they go to school? (They go to school on foot.)
因為這種句型的一致性,在遇到 Who 跟 What 的問句時,近乎反射的也會想以類比的方式套用相同的模組:
5. Who do you love? (We love Dr. Seuss.)
6. What do you want? (I want a cheeseburger.)
看到疑問詞後面一個個對仗整齊的問句,似乎更能認定語句的工整與正確。
7. Who is your teacher this year? (Mr. Wang is our teacher this year.)
8. Who knows him? (My boss knows him.)
9. Who will come to the dinner tonight? (Tom and his family.)
10. What is there on the table? (A pile of newspapers are on the table.)
11. What has become of you? (A working mom.)
12. What made you think so? (My lousy childhood.)
13. What happened? (Something you wouldn't believe.)
疑問代名詞和疑問副詞的差異,是語法上句構的分別;但 5WH 卻是語用上的歸類,之所以難分難解,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對於語言我們有很強烈的功能導向,情不自禁的會去化約通則以求省力,也難怪許多語法上的錯誤往往是「過度演繹」、「偏執使用」的結果。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述句與問題
怎麼去判定一個英文句子是直述句還是問題呢?如果只看局部的話,有可能分得清嗎?如果可能的話,關鍵是在哪一個部分呢?
上次談到剛開始學英文時,最常碰到一些嚇人的詞彙,明明就是一拍、兩拍,偏要說成是單音節、雙音節。同樣的,明明是主角,偏要說成是「主詞」;明明是動作,偏要管它叫「動詞」。先來看底下這幾個句子:
They are laughing.
Jordan plays basketball well.
Liz goes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The lady over there is Rose.
She will be here in no time.
Tom and his family had lived in Japan for three years.
Martha is a nurse.
在完整閱讀整個句子之前,如果能先對主詞和動詞的相對位置有一些敏感度,這樣當句子變長、變複雜時,也不會亂了章法。最方便練習敏感度的方式就是語調:
they are ... .
we did ... .
she is ... .
it was ... .
he does ... .
you had ... .
上述這幾個「主詞+動詞」的組合,都是直述句的結構,聲調是往下降的;當把兩者位置調換後,很自然的就形成了發問的模式,聲調就要往上揚:
本篇開頭提到的關鍵部分,其實就在主詞和動詞的相對位置。當然,由於過度訓練的緣故,要將直述句變更成Yes-No問句,幾乎是反射動作,如果是強調狀態的句子,直接將be動詞移到句首就可以了:
They are students. → Are they students?
如果是描述動作的句子,則需要用到助動詞:
上次談到剛開始學英文時,最常碰到一些嚇人的詞彙,明明就是一拍、兩拍,偏要說成是單音節、雙音節。同樣的,明明是主角,偏要說成是「主詞」;明明是動作,偏要管它叫「動詞」。先來看底下這幾個句子:
They are laughing.
Jordan plays basketball well.
Liz goes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The lady over there is Rose.
She will be here in no time.
Tom and his family had lived in Japan for three years.
Martha is a nurse.
在完整閱讀整個句子之前,如果能先對主詞和動詞的相對位置有一些敏感度,這樣當句子變長、變複雜時,也不會亂了章法。最方便練習敏感度的方式就是語調:
they are ... .
we did ... .
she is ... .
it was ... .
he does ... .
you had ... .
上述這幾個「主詞+動詞」的組合,都是直述句的結構,聲調是往下降的;當把兩者位置調換後,很自然的就形成了發問的模式,聲調就要往上揚:
are they ... ?
did we ... ?
is she ... ?
was it ... ?
does he ... ?
had you ... ?
They are students. → Are they students?
She is happy. → Is she happy?
It was hot yesterday. → Was it hot yesterday?
We went to the same school. → Did we go to the same school? Yes, we did.
He finishes everything in his plate. → Does he finish everything in his plate? Yes, he does.
We will have a party tonight. → Will we have a party tonight? Yes, we will.
好!對於直述句的主詞、動詞順序(it is、she does、we were、you did、they are...)和問題的主、動詞順序(is it、does she、were we、did you、are they...)應該多增加了一些敏感度。現在來看看一些隱含有疑問性質的直述句時,很容易造成混淆的幾個例子:
1. 你知道他住在哪裡嗎? Do you know where does he live?
2. 你們確定他們為什麼都在大笑嗎? Are they sure why are they laughing?
3. 他想不起來她的名字叫什麼了嗎? Can't he remember what is her name?
4. 我們在想Charles何時才到。 We are wondering when will Charles arrive?
5. 我懷疑Tom在日本住了多久。 I doubt how long has Tom lived in Japan?
其中第4、5句的錯誤最明顯,因為它們不是問題,所以不應該出現「will Charles」或「has Tome」這種問題的主、動詞排列序,畫線部分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4a. We are wondering when Charles will arrive
5a. I doubt how long Tom has lived in Japan.
而第1、2、3句的錯誤則在於問題在句首前三個字就已經問完了,後面畫線的部分應該是明確的形容,而不是發問,因此不應該出現「does he」、「are they」或「is her name」這種主、動詞排序,畫線部分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1a. Do you know where he lives?
2a. Are they sure why they are laughing?
3a. Can't he remember what her name is?
一旦對於主、動詞的位置有了一定的敏感度,再迂迴的間接問句也不會倒錯,試著修改底下這句翻譯中的錯誤:
6. 告訴我那邊那位女士是誰。Tell me who is that lady over there?
Tell me who that lady over there is.
答對了嗎?
答對了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