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進入中學後,有些事情變得不一樣了,我們開始顧忌別人的眼光,突然間我們人生的意義只剩下「不許出糗」!我們擔心會落得難堪,所以訂下一個天條就是:絕不冒險。
我永遠忘不了那件發生在我朋友Richard Schwarze身上的事(他現在是個備受尊崇的攝影師):那天我們正從學校走回家的路上,他突然停下腳步,整張臉因為恐懼而僵掉了,我看著他並且問說哪兒不對勁了,那模樣看起來好像他的癲癇就快發作了。這時他指了指他的長褲給我看,原來是繫皮帶時漏穿了一個皮帶環。
「我竟然就像這樣過了一整天!」他說,他無法揣測當同學們經過他身邊時會怎麼想他,可想而知的這事對他聲譽的傷害顯然是難以測量的。
今天我在帶自我創造的研討會時,我很喜歡學員提問的時刻;然而有許多次我都能看到當他們估算當眾發問的危險時,臉上再度露出一張張痛苦又羞怯失措的青春期模樣。這種顧慮別人對我們思維的想法卻不在乎個人獨立自主思考的習慣通常是從中學開始,但若不注意,它可能會持續一輩子。
該是開始覺察我們正在做些什麼的時候了,實際來說,就是離開中學!該是回復到「前中學」(pre-high school)的天真創意與無懼於社會同儕比較的日子,並且找回從前的自我。
順便一提的是,我終於找到一個方法來解決每當我要大家發問時,室內頓時所生的那一片死寂。我走向黑板並畫出九個圓圈,然後告訴學員我以前常會這麼說:「如過對於上述的內容沒有問題的話,我們先休息一下。」學員們總想要休息,因此這個宣布鼓勵不了任何人提問;但是就我來看,研討會之中「問問題」是最有趣的部分。於是我想出了這個遊戲:「只要給我九個問題,我們就立刻下課。」這時我發現聽眾群中學員們開始鼓催他們周圍的人發問好早一點兒下課。雖然這個有趣的人為操弄引發了我所期待的意見交流,但它真正的功用是卸下了壓力,它將所有參與者帶離了中學。
大多數人不了解的是要想創造出他們所要的社會感覺有多容易!此外,他們仍活得像個青少年,老是要針對想像中別人的評斷來回應,最後他們根據別人對其所可能的想法來設計他們的生活;然而我們可以將那個習慣丟到腦後,就像Emerson說的:「為什麼我的感受要根據別人腦袋裡的想法呢?」
(這些標籤為「自我激勵」的文章譯自於手邊蠻有看頭的小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