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開PGY當天的早上,我立刻想到人力回收利用的安排:就是陪EnLin一起預備學測英文,這種deja vu的感覺跟三年前他考基測時簡直是鬼打牆般的像,只是這回剩不到兩個禮拜,而輔選的科目也由三年前的國文換成了英文。
對於語文,我的經驗發現它是一種廣泛的能力,努力學習英文的成果也會暈染到中文能力,不過考試在即,等不及緩慢的學習遷移,我想還是得找個合適的model讓EnLin練讀,希望至少在潛意識裡埋下一個寫作的基礎規模〔基模〕,這樣依樣畫葫蘆在結構上也能有三分神似。
選書時本來想找從前國文課本的作者,像是傳統的琦君或現代比較討喜的宋晶瑩,不過她們的散文篇幅都長了一些,整篇讀下來可能是見樹而不見林,也就是只記得一些佳句,卻感受不出文章的結構。後來無意間找到一本圖文並茂的好書,是畫家王傑所繪著的「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這本書的文字跟畫風一樣清新,除了畫面予人心曠神怡之外〔考生很少有機會看到這麼美麗的書頁〕,配合說明的文字篇幅也夠簡明,果然是出自畫家之手,一點也不囉嗦。
每次我們碰面就從朗讀這本書的兩篇文章開始。聽著EnLin的朗誦,真的嚇了我一大跳,從這小子斷詞上所犯的錯誤就知道他完全沒有閱讀習慣,另外錯別字也是很好的鑑定依據,照理說,高三的讀者對於錯別字應該已經可以自動化的調整而無礙理解;然而只要碰到別字或誤植的贅字他一定會卡住,這點實屬不妙。不過朗讀的效果出現得很快,在讀過五、六篇之後,EnLin的口條就變得越來越順〔希望能反映在我手寫我口上頭〕,可惜後來因為時間都集中在準備英文,這本旅行小書只看了一小部分就擱下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歷年來英文學測考題中,許多閱讀測驗的文章已經是大學原文教科書的程度〔其實這樣的深度是合理的,許多大學生的英文程度本來就是以大一時最好,然後逐年退步〕,不過幸好這些文章在寫作上也是以教科書的角度,除了生字唬人之外,文章的用意與結構都是一個勁兒的在介紹、說明,前言疊著後語,深怕讀的人看不懂。
從高一以來EnLin在飛哥補習英文的程度這時候也漸漸顯露出來,事實上,我可能只做了一個「攪動」的動作,讓他習慣在面對許多無法確知的訊息時,仍然保持積極的態度去串聯似懂非懂的片段而達到理解。不過無論閱讀理解的鬥志有多高昂,單字還是一個關鍵,我看了補習班給的講義幾乎是「天羅地網勢」包山包海,而且攤開來至少有十幾本,要精熟這麼多本單字講義絕非一個禮拜就能做到;但因為大部分的單字從前都背過,而且EnLin有一個蠻好的特質就是絕不會被生字嚇到,尤其答題時所展現的豪氣讓人分不清是來自堅強的自信還是賭性!
除了把91到98年歷屆學測曾出現過的閱讀測驗和寫作題目先做過一遍之外,過程中我突然想到504 Absolutely Essential Words這本由Barron's所出的好書,當下就決定把單字的戰場限縮在這504個專門針對ESL測驗最核心的字彙,我想如果學習英文單字有所謂的九陰真經的話,這本書應該就是速成篇了。
為了賦予背單字的動量,我花了兩個整天把每一個單字和最典型的例句寫在空白名片卡的正面,要EnLin在讀完例句後在卡片的背面寫下由句意推測而來的中文意思。想不到原本極其枯燥的過程卻在翻、寫成堆卡片時產生了意外的挑戰與成就,僅僅四天光是利用衝刺班片段的休息時間EnLin就完成了第一輪複習。然後我們一起修正或補齊第一輪中譯部分不甚精準或空缺的卡片,再投入第二輪複習。
後來我才想起這個字卡的概念原來是多年前我曾用過一套叫做VIS-ED的卡片學習系統,只是為了考試,把原本背面的解釋簡化為中譯。由於一次只需要處理一個單字,專注程度比起一次面對一整頁二、三十個單字要高出許多。
下午考完試晚上正好是外公90歲生日,剛考完的EnLin看到我時非常天真的說:「卡片上的有考出來耶。」真希望他這一試就能考上理想的學校,因為我很難再變出什麼新的把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