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遇典不識故:信仰的真實


上個月大姐拿了她們讀書會將要閱讀的一本書給我,因為內容有好大一部分是關於基督教神學的隱喻,希望聽聽我這個layman的讀後感,一擱就是大半個月。前天剛好是她生日,晚餐時Michael也來同慶,想不到他也在看這本書,立刻勾起我的罪惡感與好奇心,想到手邊那本已經昏迷多日,於是趕緊翻閱,一口氣看完後有很深的滿足。

好多年前讀到楊牧谷牧師所寫的有關「壞鬼神學」一系列的概念,對於基督教神學中誤以人性的「同理心」所揣測出多所限制的上帝之愛及其性格印象深刻,如果楊牧師說出了「上帝不是...」,那麼在《小屋》中則是很清楚的透過對話與情緒的交流顯現出上帝、耶穌、聖靈三位一體不同形式的愛與性格,更難能可貴的是祂們與人之間的互動及合一。

我想這本書會是慕道班很好的材料,如果在信仰之初就能搞清楚方向的話,許多不切實際的期許和要求就無從而起了,連帶著許多莫名其妙的論斷與評判也可以雲淡風輕;當然,對於信仰始終懵懵懂懂的laymen而言,它也是很好的印證,可以對照這一路上(無論是三年五載或N個十年)無故走了多少的冤枉路又揹負了多少想當然耳卻落得大而無當的包袱,很可能在「了然」之後終得卸脫。

大姐給了一句簡單的描述,「他到小屋之後,我就看不太懂了。」似乎三位一體的預設真有其晦澀之處,特別是聖靈的形像與我們想像中相去甚遠,她波光迷離的樣貌更是玄之又玄。閱讀中也不斷想到如果沒有這些背景知識的話,能夠很快的找到每個角色的定位並且適切的看待祂們嗎?正如孔子所說的「名不正則言不順」,似乎因為懂得三位一體的特性才不證自明的立穩每個角色發言的觀點與基礎。

然而,一路上讀下來才發現原來自己對原本的概念也有很大的改變,如果在閱讀前、後分別寫下所認識的上帝、耶穌和聖靈的話,大概只有判若兩人可形容。透過《小屋》,又重新建構出上帝、耶穌、聖靈與人之間各個角色及彼此間的關係,如此,原先自以為「有所恃」的認識,反而成為扭曲真相的拖累。


所以無論了不了上帝、耶穌或聖靈,也無礙閱讀《小屋》,只要開始試著了解自己,每個人都可以進入個人的小屋中與祂們相會。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上帝、耶穌和聖靈像是小屋裡的三面鏡子,為同一個人照出不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