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第一次跟Andy和Eric一起上課,已經是2002年九月份的事情了,原來五、六年的時間可以過得這麼快,他們兩人也從小二一路升上了國中,而我也因為有這幫學生的相挺,所以始終沒將英文擱下,教學相長這句話誠然說的好。
自從週六下午開始上閱讀後,我有好幾次重新經歷發展的樂趣。因為上課時的點心實在太豐盛了,所以下了課就想去爬個圓通寺或慢跑什麼的,只要時間許可,也會帶上他們。有一陣子迷上了羽球,上完課就帶著球拍跟球上山;後來投籃機熱發作,而Andy跟Eric在投籃機上的經歷,到今天我都還覺得它可以說是史上最有教育意義的遊戲機。
在投籃機上,除了看到分數戲劇性的進步:從第一週還投不到一百分,到第二週就破百,之後每個禮拜都有進步,屢創新紀錄,最神奇的是因為一個人投球投到後來手會痠,於是兩個人開始合作,雖然有時候先投出的球免不了會被後來的球打歪,但合作的分數總是高出個人最佳紀錄。
從旁觀中我發現手痠不是突破的關鍵(不信的話,你試試看把投籃人數增加到3個人,分數不增反減),而是每當球出手後,投球者免不了會暫停一下、看看它到底進不進。其實球一旦出手進球與關注是毫不相干的,但仍是忍不住;當兩個人合作時,因為關注的時間成為另一人投球的時間,無形中形成了「不斷出手」的節奏,結果分數當然提高。
後來這個「不斷出手」的發現對我也很有幫助,尤其是在工作或學習遇到瓶頸時,如果還沒失去理智的話,我就會提醒自己只管出手,球進或不進還是要繼續投,後來才發現原來這個哲學就是NIKE的「Just Do It」。
我在Email建檔時習慣將Andy和Eric縮寫成AE,怎麼看怎麼眼熟,有一天突然想起來這是美國運通卡的縮寫,不過跟他們打交道顯然要比美國運通卡更加貼心以及實在得多了。
投籃機的所在:喬福保齡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