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的時候,想到應該要有固定聚會的習慣,不然,身邊許多朋友早知道我是基督徒了,這樣實在不是什麼好的示範,於是在禱告中便把「固定聚會」當成一項新年新希望,想不到這個願望很快在三月份就實現了。
原本我想要固定聚會的地方是在台大附近的一所教會,經過幾次的聚會,也見到幾位公眾級面孔的講員,但始終覺得好像只是到Good TV現場參加錄影一般,並沒有久效。後來,很快的三月份阿妹就受按立成為中和基督之家的長老,當時我就隱隱覺得「這該不會是衝著我的新年新希望而來的吧!?」
自從阿妹當了長老之後,我也想不到該怎麼幫忙,但至少在生活上得有所見證,於是每週日便回到中和基督之家聚會;另外,在三月份教會建堂30週年的感恩禮拜上又一次完整的聽到建堂初期篳路藍縷的艱辛,也覺得好幾年來在本家的聚會之下,儘管聖經的道理記得不多,但歸屬感好像還挺強的。
等四月中阿妹問我母親節能不能司會時,沒怎麼多想就答應了,等到司會前才發現事態嚴重,但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場。
首先我因為有兩、三年(或更久)沒有司會,所以早忘記這任務的複雜性(也許不至於說是困難,但關連的人與事真的很繁雜):從敬拜的選曲(剛好又碰上母親節,還得有所寓意)、組成敬拜團的成員、加上一些專為母親節安排的橋段。等四月底那個禮拜天第一次練習敬拜歌曲的時候才發現成員中有幾位是在外地唸書的學生,等下次回到台北就是五月九號了,另外還有正在當兵的,這樣的組合完全是非正規的部隊;而且我也好久沒來教會了,突然之間要當他們的頭兒,自己都懷疑這些年輕人幹嘛要聽我的?!
好在跟兩、三年前最大的不同點是我的完美主義輕微得多,或許是因為實在沒有完美的可能,於是我改換另一種態度:有多少人手就做多少事,假如排不出交響樂團的陣仗,四個人的室內樂也可以叫做團啊!
很快的在第一次排練過後,我就看準有些需要不斷催請還不見得會出席的成員,立刻將他們編入台下的觀眾席,這般果決大概要拜前幾個禮拜讀到「基業長青」這本書所賜,畢竟這次敬拜不但是要挑選搭同一班車的人,根本是搭同一條破船的人,如果連要不要上船都在猶豫的話,我可能得在船沒頂之前先解決載重問題。
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卻出現戲劇性的變化。非常慶幸有HuiYin跟WeiXuan的參與,三次會前的練習她們都準時參加,而且對我有非常好的向上管理能力,讓我很有一種「被罩」的感覺:無論是挑選敬拜的歌曲、練唱的安排以及所有活動的搭配,幸好都有她們從頭到尾的插手。第一堂結束後,HuiYin立刻告訴我有兩個地方要修正,結果第二堂果然變得流暢許多,至少沒再讓會眾有太多意外的驚奇。
遠在外地唸書的Phoebe跟JiaYin也是只要一回到台北就準時出席,兩天一夜的母親節假期就有一天一夜被拿來練習;而我的外甥因為被我習慣性的稱呼JunJun弄得帥度全失,所有的同儕都學起我叫他JunJun,我想這應該也算是因為服事而受到逼迫吧!當兵的EnPing每次休假都來報到,而臨危授命的WeiDong和YiZhong則讓陣容更加壯大。
雖然最後在司會時還是出現不少的錯誤,但兩場主日崇拜還是準時的完成,尤其講員伍哥在第一堂被弄得有點莫名其妙之後,第二堂很快的也入境隨俗自在了起來。我想這次的司會除了證明生活中到處有神蹟之外,也印證了「基業長青」這本書的觀點,真的得先找到對的人,其他的事自然就會做對;至於所謂不對的人,其實只要往觀眾席一擺,自然就會變成對的人了;至於新年新希望,小心它真的會實現的。